梁修明
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度过平安、愉快、有意义的假期,前不久,教育部印发通知,就做好2022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做出部署安排。特别强调,各地要加强检查巡查,在暑期采取“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方式,严防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等问题发生。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培训机构无序扩张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取得了阶段性扎实成效。但也要看到,有的地方校外培训披上了“新外衣”,出现一些隐形变异的乱象。比如,有的培训机构从“地上”转为“地下”,成为“黑班”继续运营,与监管部门打起游击战;有的机构不具备校外培训资质,实际上却开展培训和托管服务;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进行“众筹私教”,一起高价聘请教师给孩子补课;有的教师变身“高端家政”,“挂羊头卖狗肉”违规提供校外学科培训服务;有的假注销、真运营,占用节假日组织学科类培训……
诸多校外隐形变异培训乱象,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而且加重学生和家庭负担,引发家长群体性教育焦虑,影响教育生态清风环境。同时,由于隐匿性强、场所私密、空间狭小、缺少消防设施,更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治理校外隐形变异培训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注重当前和长远相统一,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相关监管部门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进一步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家庭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摒弃“拼娃”“起跑线”等不良教育焦虑的惯性影响,更加注重孩子身心健康、能力兴趣的培养塑造,教育引导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治理校外隐形变异培训乱象既是教育问题,同时又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因时因势做好“回头看”,提高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能力,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服务类别鉴定指引和鉴定指标,做好常态化、制度化监管巡查,巩固成果、查漏补缺,聚焦重点、精准排查,加快处置力度,强化针对性治理化解。另一方面,需要教育、发展改革、市场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公安、卫生、文化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也需要其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实现全覆盖、全链条有效治理。
学校教育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主渠道。要进一步完善优化校内教育教学安排,强化科学管理,精心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大力推动学习内容回归校园、回归课堂,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单位:深圳商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