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新动能和重要引擎。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强调党和国家对于卓越人才的渴望和需求比任何时候都要更为强烈,为此,在数字经济领域,面对存在的巨大人才需求,要更加重视该领域的人才自主培养,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数字经济人才社会需求缺口亟待填补。目前,世界多个国家都将数字经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当前我国数字人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数字人才的供需匹配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反映出产业界对数字人才的最新需求。
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新要求。全球化背景下,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经济领域竞争的核心在于人才的竞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加强技术研发,更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为数字经济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进而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为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首先应该确立数字人才引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定位,制定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发展规划和政策,形成“从人才强到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正向循环”。
第一,提前布局,完善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强化资源整合和力量协同,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不同主体在数字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作用,对未来青年研究型科技人才应具备的数字素养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数字经济领域数字人才标准、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制定框架、指明方向。
第二,加大教育投入,重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鼓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加大交叉学科建设,通过建设数字设备和媒体、数据基础架构和数据库,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可获得性,加强数字技术基础研究能力。
第三,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中的国内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合作。以更宽广的国际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探索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国际化培养和引进新路径,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机遇。
此外,高等院校需要主动适应数字时代新发展,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利用数字赋能加强教师队伍数字能力建设,实行“产教融合”。持续吸纳具有交叉学科背景或者具备数字经济实践经验和数字技术研发能力的复合型跨界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环节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优化学科布局,培育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数字人才。高校须加快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构建“数字经济+”特色专业体系,以数字经济为引擎,将数字思维、数字治理、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相关的知识融入现有学科专业,为学生构筑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构建中国自主数字经济知识体系。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面向产业实践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进行校企资源统筹,推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共同参与数字中国建设,建立一批数字中国研究基地,实现融合发展。企业参与高校青年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加大学科课程与新技术融合程度,联合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上海功承瀛泰(长春)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