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民族宗教

亲如一家,用爱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0月10日   第 08 版)

◀王菊茹(中)和她结对的学生们在一起

“孩子,你先收拾,我们10点去接你啊。”国庆节假期,北方民族大学的藏族姑娘央金接到了“干妈”王菊茹的电话。电话那头,王菊茹的声音里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爽朗,邀请她回家吃团圆饭。

王菊茹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共享社区的居民。2015年5月,共享社区与北方民族大学搭建“结亲互助”平台,鼓励社区家庭积极参与。“那时我女儿刚成家,我也退休了。”王菊茹说,为一家人劳碌了大半辈子,突然“安静”下来的生活让她非常不适应。“所以一听到有这个活动,我第一个就报名了。”

王菊茹有一手好厨艺。为了和学生们快速熟悉,她和老伴纪忠武主动邀请大家到家中做客。很快,学生们不但被她的厨艺征服,更被她的热情所感染,称她为“干妈”。“孩子们一开始觉得陌生,叫我阿姨,后来大家越处越亲,他们改口喊我‘干妈’的时候,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王菊茹说,当孩子们聚齐的时候,家里特别热闹,左邻右舍都能听见他们的欢笑声。

从最早结对的学生蒙古族小伙子巴特尔开始,9年来,王菊茹的家陆续迎来了维吾尔族姑娘夏依达、柯尔克孜族姑娘古丽巴努尔、土家族姑娘高雅、壮族姑娘覃纯……央金是王菊茹的“老幺”。

国庆节期间,想到央金一个人留在宁夏,王菊茹马上打电话邀请她“回家”过节。当看到客厅的餐桌上已经摆满了饺子、凉拌三丝、皮蛋等丰盛的菜肴,央金湿了眼眶:“我是一个比较安静的人,刚来银川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有点害怕也觉得很寂寞。尤其是逢年过节,我独自在宿舍很想家。现在有了‘干妈’的关心,心里暖暖的,感觉自己在宁夏也有了一个家!”

对于王菊茹而言,这些却是她生活中的常态。

“孩子们,谁在呢?冒个泡,‘干妈’准备做好吃的了,快来吃!”“干妈,我想吃凉皮。”每逢周末、节假日,王菊茹在“民族情一家亲”群里吆喝一声,大家就纷纷“冒泡”点菜。第二天一大早,王菊茹和老伴早早出门去菜市场采购,做一大桌子可口的饭菜,和学生们边吃边聊。闲暇时,她和老伴还带着大家去游览周边的风景名胜,参观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在游玩中增进感情、了解宁夏。

这些年,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相处的点点滴滴,被定格在王菊茹家客厅的照片墙上。“女儿的结婚照都被挡在后面了,前面挂满了北方民族大学孩子们的照片。”老伴儿纪忠武开玩笑说。

王菊茹还有几本厚厚的“大家庭”相册。“这是蒙古族小伙子巴特尔,放假了来家里吃饭。”“这是我们带着几个孩子去影视城游玩……”每一张照片,王菊茹都记忆犹新、如数家珍。“我孙女‘小糖果’1岁多时,孩子们就来家里了。”王菊茹笑着说,现在孙女10岁了,早就把这些哥哥姐姐当成了自家人。

相册最后一页,“一家人永远在一起”“很幸福我们是一家人”“情谊永存”一张张手写的小贴纸,续写着他们的民族团结故事。“不久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我特别注意到新闻里提到了‘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在我的身边,各民族兄弟姐妹如同一家人,互帮互助,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像石榴籽一样关系紧密。”在王菊茹看来,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

这些年,王菊茹获得了全国“五好家庭”、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她又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未来,王菊茹的多民族“大家庭”还将迎来新成员,对此,她和老伴充满期待。“中华民族一家亲,我会努力将‘大家庭’经营得更加温馨有爱。”王菊茹说。

2024-10-10 本报记者 范文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433.html 1 亲如一家,用爱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68,43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