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民族宗教

古城遗址,讲好中华文明起源故事

本报记者 鲍蔓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0月10日   第 08 版)

▶国庆期间,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办民族音乐演奏会。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地方,用歌声向伟大祖国表达无限感恩之情,太有意义了。”10月1日上午,《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回荡在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以歌声为媒,共庆祖国华诞。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另一边的“良韵雅集”活动现场,磨玉、制陶、扎染等研学社教活动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参与。现场参加磨玉体验的中学生杨欣深深感受到五千年前先民们精湛的技艺,“这个就是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飞过的良渚文化玉鸟,也是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的原型。”拿着自己亲手完成的“玉鸟”,杨欣兴奋地与家人分享快乐,“有机会学习我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并参与其中,这个长假太值得了。”

“通过讲解员生动的讲述,我对良渚文化、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涵有了更多了解。”来自云南的游客魏女士说,“良渚文化就像一条精神纽带,连接过去和未来,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中国的辉煌文化和智慧传承。”

……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9月27日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成了各地游客争相打卡的文旅目的地。公园在迎接八方游客的同时,也在持续讲好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起源故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良渚文化就像一泓活水,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交汇,共同为“石榴果”不断注入养分。

作为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此之后,良渚古城、瑶山、老虎岭三大遗址公园相继建成开放,与良渚博物院构成完整展示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都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如果说良渚是“源”,那它的“流”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它和之后的中华文明究竟有何关系?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巧妙融入,那些遥远的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与图片,而是变得生动可感、可观可触。

“十一”假期,来自新疆的“00后”朱美萱在良渚博物院内刻符陶罐前戴上AR眼镜,一手托起3D文物影像细细观察,一手进行旋转和放大。“良渚先民们原来是这样记录信息的!”当虚拟3D文物跃然掌心,陶罐上的符号清晰呈现在眼前时,沉浸在古老与现代奇妙邂逅的朱美萱感到无比震撼。现代科技的加持让原本只能透过书本和网络了解的远古文明变得生动可感、可观可触。

在良渚博物院“时空交响:世界遗产在中国”临展现场,来自湖南永顺的高先生一家不仅看到了家乡的土司遗址,还看到了我国所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示。“太有收获了,这次展览结合了图片和实物,为大众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扇窗,跟展览主题一样,让我们穿越时空,见证了中国文化遗产的灿烂多元。这次良渚博物院之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的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增强了文化自信,真是满载而归!”

“良渚不仅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更是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申遗成功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研究展示、宣传普及教育、文明交流互鉴等要点推进公园建设运作,推动文物和考古知识有效转化。”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晓萍表示,作为世界遗产地,良渚古城坚持文物惠民的理念,并不是简单地让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而是激发他们对良渚文化的好奇,进而认知认同中国的文化底蕴。近两年持续开展的“良渚讲堂”“良渚与世界对话”“良渚论坛”等系列活动,更是面向全球传播五千年文明之声。

据了解,申遗成功以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接待包括全国少数民族参访团、甘孜州对口支援地区青少年参访团、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港澳青年浙江行”等境内外访客477万余人次。今年国庆期间,良渚古城还开展了马头琴表演、传统民乐演奏等一系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以多元荟萃的视听盛宴、乐在其中的精彩演绎,呈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包容与力量,奏响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乐章。

2024-10-10 本报记者 鲍蔓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432.html 1 古城遗址,讲好中华文明起源故事 68,43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