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问我,隐姓埋名值不值得,献了青春、献了生命值不值得?”
“做成了这件事,死了也值得!要我再来一次的话,我还愿意做中国西部戈壁滩上,那一株小小的马兰花。”
9月18日-20日晚,由清华师生创作排演、以“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为主人公的原创话剧《马兰花开》的第100场公演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精彩绽放。这些直击人心的话语深深刻在邓稼先的扮演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傅宇杰的心里,也响彻在当晚每一位前来观演的观众心中。
18日,是《马兰花开》第100场公演,也是中国科协自2012年起联合教育部发起实施“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以下简称宣传工程)的一座里程碑。多年来,宣传工程支持清华大学等19所高校以邓稼先等科学大师为主题创排演出20部科学家主题舞台剧,通过“师生演校友、学弟演学长”的方式,与音乐、舞蹈、影视、朗诵等艺术形式深入融合,弘扬着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彰显了中华民族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的理念。
10多年来,在宣传工程示范下,已带动全国170余所高校参与创排相关剧目和微短剧目,600余场次演出活动吸引了百万青少年走进剧场。同时,宣传工程的主办部门从两部门增加到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等6部门,演出剧目从第一批的6个扩大到现在的20个,表演舞台也从校内、主要面向本校师生,逐步走向社会。2013年之后,各剧目在湖北、陕西、重庆、江苏、广东、河南、广西等地举办多轮汇演,并在香港、澳门等地上演。
香港培侨中学蔡哲恒同学在看过《马兰花开》后表示:“为了祖国,他无私奉献,这种崇高的强大的爱国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作为学生,我将刻苦学习,希望早日成才,成为国家的栋梁,建设香港,为国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挥洒热血,无悔青春。”
学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科技发展史,是“四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融合到宣传工程中,所有剧目在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全部尊重了重大事实的科学性,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首先体现在了创作中。
如天津大学在创作话剧《侯德榜》时,组织动员师生先后赴北京、天津、大连、南京、福建等地,拜访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集团公司、永利化工天津碱厂等单位,实地追踪侯老的生平足迹,采访侯老后人、秘书、知情人士,查阅书籍和历史文献千余份,整理10余万字的一手资料。
舞台很小,社会很大。宣传工程不只在舞台上呈现科学家精神,更在演出同时配套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记者了解到,宣传工程初期会在演出剧场配套开展科学家人物、科研成就和科学家精神展。同时,组织面向科技工作者或大中小学生的专题讲座或报告,或在老少边穷地区开展“舞台走向大地”社会实践活动。
如2020年演出季期间,宣传工程组织9所高校20余名学生在贵州开展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向贵州新寨小学和魁龙小学的小学生们开展“志智”结对活动,向小朋友们生动讲述钱学森、陈景润等老一辈科学家故事,展示飞机、舰船模型,讲解科学原理,西北工业大学的大学生们后来还收到了多封来自贵州小学生们的来信。
伴随《马兰花开》第100场的精彩绽放,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2024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演出季也正式拉开帷幕。6部门将联合举办2024年宣传工程年度汇演,并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常态化开展港澳巡演,开展与港澳青年科学文化交流和科学家精神展览宣讲;结合文化润疆工程深入实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开展“科学家精神耀天山”专项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