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用途、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管控,运用好大运河沿线资源是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关键所在,建议纵深推进武清区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为大运河天津段提供‘武清样本’。”“开发‘武清大运河知识图谱’,构建本地域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官方话语体系,打造好‘千年运河·魅力武清’亮丽名片。”
今年以来,武清区委确定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工作思路,区政协紧扣区委工作中心,组织部分区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调研协商活动,并向区委报送了加快推进大运河(武清段)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调研与思考报告。
区委书记刘惠对此作出高度评价,要求专项工作指挥部认真阅研借鉴,积极采纳政协建议。武清区经过多方协商和充分论证,确定了《大运河(武清段)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规划》,明确了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等重点举措,将突出展示京畿重镇的独特地缘文化,展示潞河、官署、驿站等丰厚的运河文化,展示河畔花谷、津北森林公园等绿色精致的生态景观,构建“一轴、一核、四段、多节点”的空间布局结构。
武清区政协调研认为,建设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目前还存在问题与短板,如天津市尚缺乏相应的一揽子细化政策,对运河沿线7个区推进大运河保护与发展缺少有效指导,运河沿线各区相互缺少沟通,尚未形成合力。现有文旅项目仅能让游客“走马观花”,既没有能够呈现厚重积淀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没有吸引旅客“在世界行走,为武清停留”的文旅融合项目。
“两岸空间利用亟待整合,运河沿线低效用地亟待盘活利用,村庄人居环境和整体风貌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武清区政协调研组看来,受投融资困难影响,景区配套设施建设进展迟缓,与文旅产业品牌化、沉浸式发展融合度不高。
如何更好推动武清区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区政协调研组提出,要积极推进市级、区级两个层面顶层设计,细化全市运河建设标准和通航标准,尽早实现京津冀运河全线旅游通航。推动天津市统筹市级文物保护、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各类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向大运河保护开发建设项目倾斜。
围绕目前武清区文旅产业发展存在项目内容同质化、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等问题,区政协建议整合设立统一的文旅融合发展投资基金,统筹支持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让文化真正成为文商旅的核心吸引力。“建议依托都市农业公园和体验馆项目位于京津节点武清城际站,毗邻佛罗伦萨小镇商圈,交通便捷、人流聚集显著优势,将运河文化展示、非遗项目和文创产品展示(活态演示)、优质农产品、工业科技产品等汇聚一处。”在区政协调研组看来,集中资源做成“大单品”,既易于形成规模和叠加效应,避免重复建设,又便于吸纳引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筐儿港核心区有清顺治帝植槐、康熙帝建坝处和行宫等遗址,可设立武清诗咏长卷,打造仿古街区,形成古运河畔的文化廊道和崭新的消费场景。”区政协建议因时制宜逐步开发,先期选择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良好收益预期和“爆品”潜质的个别示范点位,提升品质、打响品牌,逐步形成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大运河文化体系。同时,还建议“运河不夜城”重现盛世潞水帆樯、商贾云集的盛况,将运河两岸沿线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和特色性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风土民俗以文旅沉浸互动场景的形式呈现出来,以灯光秀、古风演艺秀、特色美食品尝及展示等方式,把千年运河文化融入其中,为游客带来视觉、听觉、味觉上的文化盛宴。
调研组建议相关部门做好文旅品牌营销,“大运河武清段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和“大运河武清段宣传平台”,建立“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加大在游客入区主要道路、京津城际出入站口、城区地标建筑、公共服务设施、街道和社区电子屏等处的景区景点宣传力度,更好地导流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