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周刊

打开“一带一路”的三个问号

本报记者 张磊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24日   第 06 版)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注定成为永恒。

10月17日-1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一带一路”倡议有什么魅力?是什么将共建国家联系在一起?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未来走向哪里?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经济专家、全国政协委员韩保江。

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一带一路”倡议为什么有这么大吸引力?

共建共享。说到底就是对大家都有好处。韩保江认为。

首先,从需求上来讲,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的需求强烈,迫切希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另外,还存在技术欠缺、融资困难等问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

在产品供给上,中国供给的是两类“新三样”:第一类是高铁、核电、航天科技,第二类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共建国家希望借助中国的基础设施和高科技,快速从低水平发展到高水平,缩短发展周期。当然,共建国家的矿产资源、能源较为丰富,这也是中国需要的。

在资金方面,中国积累了庞大外汇储备,可以为开发性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资本金。十年间,中国牵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持续性投融资支持。

共建“一带一路”,正是满足了共建国家发展诉求,充分利用各国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通过资源互补、产业链衔接和分工合作,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使参与共建的国家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源源不断发展的动能所在。

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进入了十字路口。人们对未来既满怀期待,又充满困惑。

此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人创造的,为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产品。对中国来讲,提供这个公共产品要可持续,对世界是有用的,世界接受你,才会有市场。”韩保江表示。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了新模式。十年来,经过各方的努力,共建“一带一路”打通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动脉,畅通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为经济全球化增添活力,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同时,为促进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整体崛起,发挥抑制全球通胀和通缩的双重“稳压器”作用,对共建国家乃至对世界经济平稳发展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未来走向哪里?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当前需要牢牢把握的首要任务,也是传递给世界的重要理念和战略。

“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就像习近平主席指出的要胸怀天下。假如中国是火车头,希望车厢里多带点人,带着这么多发展中国家能够搭上快速发展的列车,这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追求。”韩保江表示。

韩保江认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另外,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能铺摊子,要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真正做出成绩来,让人看到好处,确保质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受惠“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成果日益显现,加入共建的国家会越来越多。

2023-10-24 本报记者 张磊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1385.html 1 打开“一带一路”的三个问号 51,38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