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让幼儿园在普惠的同时实现优质,已成为学前教育新形势下的要求。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各级政府要明确职责,“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国务院于2010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扶持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幼儿园发展”。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国家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设定了发展目标,指出到 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在政策要求下,各级各类的幼儿园,特别是千千万万民办幼儿园在政府的引导下,纷纷转型成为普惠性幼儿园。至2021年,全国圆满完成了普惠性发展目标,87.8%的幼儿都能入普惠园。
众所周知,幼儿园运营靠幼儿收费和政府补贴。如果幼儿园普惠,就要降低幼儿收费标准,那么政府就要提高对幼儿园的补贴,才能保证幼儿园的高质量运营。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的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增加了,由于政府的补贴能够及时跟上,而且力度很大,质量上也成为各地普惠性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各个地区对普惠性幼儿园的补贴力度非常不同。有的地方没有补贴,有的生均补助很低。这样的补贴显然无法支撑普惠幼儿园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人口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10‰的背景下,政府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扶持普惠园优质发展。以降低育儿成本,提高育儿质量,从而让全国育龄青年放心生育。当然也希望一些集团能够利用规模办园的效益、一些民办园能够利用灵活办园的体制,节省经费,办优普惠幼儿园。
(作者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苏州尔家幼教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