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元丽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每年年底召开的这个会议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世界读懂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复盘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202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指出,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2022年,宏观经济怎么看?2023年,如何发力,怎么干?会议传递出哪些重要信号需要高度关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谈了自己的体会。
怎么看?
——2022年中国经济展现了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据统计,2022年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环比增速由二季度下降2.7%转为增长3.9%。在全球局势动荡、通胀高企、经济减速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成绩殊为不易。
谈及2022年宏观经济发展时,宋鑫表示,2022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形势变化作出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了根本条件。同时,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有力支撑了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经济运行顶住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呈现恢复向好发展态势。
宋鑫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并提出“六个更好统筹”。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及‘信心’,作出了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的重大判断。虽然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会议强调,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放在首位,纲举目张做好经济工作,向市场和社会各界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政策举措出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将有更多发展的底气。”宋鑫如是说。
如何发力?
——紧抓重大转型机遇,科学研判、精准发力
“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宋鑫看来,国家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加大补短板投资力度,将为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国家将持续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见效,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使用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发展。国家将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长远发展看,这是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长远之策,有利于推动供需更好衔接,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
底气有了,我们应该从哪些地方发力?宋鑫表示,2023年,经济发展将会面临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带来的挑战,企业需要高度关注不稳定因素及其风险,紧抓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所催生的重大转型机遇,科学研判、精准发力。
一是把握重点领域补短板、系统布局新基建的投资机会。2023年,国家将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例如,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风电、光伏,推进水电、电网、油气等领域建设;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同时,国家将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等深度融合,前瞻布局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随着“十四五”国家重大投资布局和重大工程规划加快推进落地,国家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企业也将面临战略性投资机遇。
二是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紧跟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新变化,优化企业投资战略布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对于行业领军企业,需要深刻认识国家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最新要求,抓住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不断优化自身投资布局,聚合自主科技创新、财政金融支持等各类要素,促进关键技术、人才、资本等多种要素的相互驱动,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资源,探索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三是把握产业数字化的历史趋势,稳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正在广泛地向各个产业、各个领域渗透和融合,深刻地重塑和改变产业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利用数字技术,把产业各要素、各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推动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这必将加快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成为新时期重大转型机遇,数字化转型应当成为企业重要努力方向。
怎么干?
——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节能环保行业企业,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把握‘六个更好统筹’当中自身的责任和定位,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中的重大市场机遇,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作贡献。”宋鑫如是说。
具体而言,宋鑫表示,一是深刻认识2023年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产业发展信心。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工作的主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保将与经济政策和其他各方面政策进行统筹,相互支撑、促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会议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2023年的新形势下,节能降碳、生态环保、可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安全性”维度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前景与国家重大战略的链接更加紧密,要求行业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作出更加坚决的战略性布局。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就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相关战略性产业而言,2023年要面对地方财政支付压力较大、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资源环境综合治理难度加大等问题。面对复杂的整体经济形势和市场竞争环境,行业领军企业更应运用系统思维,要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经营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国资国企是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力军,2023年,要切实强化稳增长措施,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质量,在新的起点上把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动企业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加强政策和市场研判,把握新形势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中的战略性机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未来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体现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的战略导向,也聚焦了当前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2023年,我国将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新能源、绿色低碳等绿色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同时,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将重塑产业竞争新格局,深刻改变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效率,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生态环保、可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企业,要加强对“十四五”相关重大规划、重要方案的分析研判,把握新时期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不断强化竞争力,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中承担责任、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