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吕婉莹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这既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自信,也是对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期望和要求。
如何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让大师们专注科研、专心育人,为建设人才强国培养更多大师,是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必须思考与解答的问题。
在7月19日召开的全国政协“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就如何深化高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人才活力提出了建议。
当前“双一流”建设对我国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对此,程建平认为,应加快推进高校编制管理改革,对高校事业编制进行科学配置,并建立定期动态调整机制。
高校有大师,还要留得住大师。这与高校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密切相关。程建平提出:“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做好各类人才计划的顶层设计,实现分类精准评价。”
他建议,在成果形式层面强调“全面性”和“多样性”,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做出更多创新成果;考核评价层面,建立不同合作单位之间的成果互认机制,促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合协同;在成果奖励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对各类人才计划实施成效进行科学评估,明晰各计划定位,并调整奖励布局,扩大学科覆盖面。
大师不仅才能要超群,品德更要为人表率。近年来,很多高校将师德师风作为人才选用晋升的“第一标准”,但如何将“第一标准”真正落到实处?程建平建议,探索构建师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通过构建评价标准,细化评价指标,建立涵盖学生、同事和单位的多角度评价体系。”
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在人才自主培养要求越来越迫切的今天,发挥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让高校成为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的沃土,将为人才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