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眼

让“减损即增产”理念深入人心

——访全国政协常委、民革黑龙江省委会主委谷振春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9日   第 03 版)

本报记者 王慧峰

麦浪翻滚间,又一陇陇粮食填满粮仓、摆上餐桌——今夏,我国夏粮再获丰收。

然而,我国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粮食贸易不确定性愈发凸显。而耕地减少、地力退化、减灾防灾能力不足等问题,更是实实在在地威胁着粮食连续丰收丰产。

“正因为如此,要端稳端牢14亿人的饭碗,在全力开源基础上更需持续节流。”多年持续关注粮食问题的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黑龙江省委会主委谷振春直言,粮食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2021年,民革黑龙江省委会组织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赴多个农场和产粮大县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粮食收割、烘干、仓储以及物流运输、粮食加工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些环节存在不同程度漏损状况,粮食损耗浪费严重。”谷振春在调研中发现。

人们通常将发生在粮食供应链前端的(收割和储藏等环节)称为粮食损失(或损耗),而发生在供应链后端的(主要是销售和消费环节)称为粮食浪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估算,我国每年粮食储藏、流通和加工环节损失量在700亿斤以上。“这也意味着,每年至少有5%的粮食损耗在了去往餐桌的路上,相当于排在我国粮食产量第九位的四川省2021年全年的总产量。”谷振春说。

谷振春通过调研发现,具体来看,在生产环节,存在播种粗放、收割机械精细化程度不高、农机农艺不配套、机手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在储存环节,部分农户储粮设施简陋,缺少科学储粮知识,区域产后烘干能力不平衡,导致农户储粮损失仍然突出,“地趴粮”问题仍未解决。在运输环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田间运粮道路通行状况差,专业化粮食运输车辆装备不足,标准化运输程度不高,造成抛撒遗漏等运输环节粮食损失。在加工环节,为迎合消费者需求,在水稻、小麦、大豆等部分产品上进行过度加工。此外,部分企业由于经营困难,无力更新生产设施,老化陈旧的加工设备也导致粮食损耗增加。

“系统推进节粮减损工作,首先要强化政策引领和路径设计,因地制宜做好粮食减损管理和产业发展的衔接,推动‘产购储加销’等环节有机融合、有效衔接,实现产后全过程、系统化节粮减损。”谷振春认为,细化粮食减损行动的具体举措,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粮减损行动方案,提升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减损水平,强化政策指导是关键。

在调研中他还发现,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可以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加大节粮减损领域投入。他表示,要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地供应库建设,加快“智慧粮库”升级,改善储粮条件,指导农户科学储粮,有效降低仓储环节粮食浪费。与此同时,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粮机装备和仓储技术迭代升级与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提升烘干能力,在谷振春看来,都是应该予以重视的。

而在构建标准体系方面,谷振春提出,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强化依法管粮,促进节粮减损。坚持制度管粮和技术管粮相结合,确保储存粮食数量、质量和卫生安全。加强储存、物流、加工等环节的节粮减损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构建符合节粮减损要求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引领,促进节粮减损。

至于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责任制考核,坚持党政同责方面,该如何落实,不沦为口号?谷振春认为,各牵头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提出年度节粮减损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统筹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无人监管或重复监管等重大问题。强化节粮减损标准实施监督,健全以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为主要形式的强制性标准监督机制。

“节粮减损刻不容缓。”在谷振春看来,21世纪以来,在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和投入保障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八连丰”,但是粮食进一步增产面临的难度日益增加。而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的国情决定了节粮减损、保护资源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任务。

“要让大家都意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减损即增产。”谷振春期待,全社会共同耕耘“无形良田”,以粮食减损、遏制浪费保障粮食安全。

2022-07-19 王慧峰 ——访全国政协常委、民革黑龙江省委会主委谷振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874.html 1 让“减损即增产”理念深入人心 27,8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