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裕
壬寅虎年春节,各地、各级博物馆纷纷举办以“虎”为主题的新春特展,展现各式各样的馆藏“虎文物”,举办颇具特色的文创活动,欢度虎年春节。
虎年寻“虎”
“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击鸷牲食魑魅者也。”远古时代,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先民们就已经认识了体型庞大、雄健威猛的虎。在文物中,虎的形象出现在玉佩、枕头这类贴身使用的生活器物上,也出现在孩童服饰、门头墙上,表达人们希望借助虎威驱除邪祟、保佑平安的心愿,以及对未来顺祥生活的祈福。
新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从信仰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系统展示虎的历史、文化和与虎有关的节俗信仰,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底蕴,反映出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虎文化。
此次展出的馆藏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纪初,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细作的贵胄用器,亦有粗陶灰瓦、朴拙可爱的市井遗存,其中,七成以上的展品为首次展出,在展现文物艺术魅力的同时,呈现出博物馆最新的保管与研究成果,实现让历史文物活起来、丰富大众文化生活的愿望。
其中,青铜重器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是用于祭祀、宴飨等典仪中“沃盥礼”的实用水器,顶盖内铸有四字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此物原为清宫皇室旧藏,在近代民族和文化不幸遭遇的浩劫之中流落异邦,经过百余年漂泊,在多方努力之下,于2018年重归祖国怀抱,入藏国家博物馆。
同时展出的还有西汉错金银虎形带钩,此带钩用于钩系束腰带,设计巧妙,其被设计成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虎身镶嵌金银片,展现老虎华丽斑斓的皮毛,虎尾卷曲呈钩状,生动有趣,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新春期间,上海博物馆联袂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举办了“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据了解,此次展览含线上展品共展出10件文物,包括上海博物馆的6件精品文物,和来自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的4件交流文物。其中,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西汉鎏金虎镇与金代秋山玉饰,以及来自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的19世纪青花虎竹图十二角形盘与青花虎竹纹大盘等尤为精彩。
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的特色生活用具,有白地和黄地两种,主要产地在山西、河南一带,使用范围集中于黄河流域。此次展出的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为卧虎形,虎身先施白色化妆土,再罩黄彩,黄彩之上以黑彩描绘虎斑,白地之上以黑彩绘雁衔芦苇纹,笔法生动活泼,有着吉祥、辟邪的寓意。
西汉鎏金虎镇整体为卷卧状,身躯刻有虎斑花纹,虎颈处戴有项圈,虎体内灌有铅以使其更加稳重,全器重3600克。在秦汉及之前,人们主要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为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或牵挂衣饰,从而影响仪态,便出现了席镇,即压席四角的重物。
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早就崇虎,但日本境内并不产虎,因此虎的形象往往充满着想象异趣。17世纪初,日本有田窑兴起后,其制作生产的大盘渐渐成为日本上流社会餐桌上的奢侈品,虎竹图大盘受到了广泛青睐,此次展出的青花虎竹图十二角形盘内壁绘有虎、竹、太湖石、祥云等纹样,外壁画牡丹和山茶花纹样,圈足内外各绘弦纹一道,生动有趣。
同时参与展出的青花虎竹纹大盘烧制于志田窑,制作年代约在1810至1840年间。19世纪初,志田窑步入全盛期,开始在日本城市中流行。有田窑瓷器大都经由附近的伊万里港运往各地,所以又被称为“伊万里瓷器”。
云端看“虎”
故宫博物院在虎年春节期间,特别在官方网站及“数字故宫”官方小程序中,推出“2022年故宫博物院新春文化‘佳’宴”专题。其中,故宫数字文物库发布1.5万件文物影像,观众可在云端浏览超过8.3万件高清故宫文物,文物库还将上线虎年文物专区,为大众奉上丰富多彩的云上文化大餐。
其中,故宫官网推出的“虎年生肖文化专题”中,有数十件“虎”主题文物亮相。“数字故宫”小程序推出“冰雪过大年”专题,以《冰嬉图》为主线,融合展现古今冰雪运动、冰嬉运动等文化知识。故宫青少版网站则推出《紫禁城建筑的秘密》系列视音频节目,短片讲述了两位喜爱故宫的小学生——小玄和小雅来到故宫,共同寻找紫禁城秘密的故事。
同时, 故宫博物院同步在官方微博和“数字故宫”小程序中推出互动答题,寓教于乐,介绍古建筑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在上海博物馆,新年之际推出的让文物“活”起来的趣味互动视频和微信表情包,和依据展览中的两件展品特别设计制作了两款限量版文物立体宣传册页,配合新春系列活动向观众和网友免费发放。同时,上海博物馆也首次与蚂蚁链合作推出两款数字藏品,以年轻化的体验方式传递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河南博物院,“鎏金盲盒”已经上线。据了解,这款盲盒选择了金腰带兽首饰品、三角龙形金饰件、错金银豹形插座、鎏金团兽形节约、鎏金铜像、鎏金镂空奔马纹当卢6件河南博物院藏品文物作为文创模型。目前,“鎏金盲盒”盲盒已经在河南博物院线上店铺开售。
虎年大吉
除与虎相关的新春展览以外,诸多博物馆在新春期间安排了品类多样、展品丰富的特色展览,以供观众欣赏。
在成都博物馆,“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正在举行。在展览中,铜镜、瓦当、瓷碗、挂屏、如意等百余件凝聚着古往今来人们美好心愿的展品齐聚亮相,传递了绵延千年的中华财富文化,映照了物阜民丰、国泰民安的盛世风景。同时亮相的“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展”通过丝织品、服饰、陶俑、画像砖等珍贵文物,呈现瑰丽盛大的衣冠世界,感受来自古丝路之上盛大磅礴的服饰文化、繁盛精致的衣冠王国以及浸润千年文化自信的人文历史图景。
在南京博物院,“万水千山——历代山水画迎春特展”呈现了南京博物院院藏历代山水画。特展囊括绘画史上的重要名家,从宋代夏珪到元代的黄公望、吴镇,从明初浙派传人戴泉,到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唐寅,再到近现代的大家傅抱石、潘天寿、丰子恺,展现山水画的发展之路。
与之同时亮相的还有“庆嘉年·十二生肖文化专题展”。此次展览分为生肖文化、十二生肖精品展示以及虎年特别展区等部分,瓷器、玉器、青铜器、绘画、牙角、非遗工艺品、国画等门类,文物上的十二生肖全部集结,各有风采。
在浙江省博物馆,“乘兴看山多——黄宾虹纪游山水展”正在展出。纪游山水是黄宾虹绘画的重要画题之一。东南五省交通便利,黄宾虹曾与友同游邗江、虞山、虎丘、松江、三竺六桥、武夷自不必说,还曾两赴广西,乘船入蜀。他一生南北往来,遍赏名川灵岳,常以黄山、雁荡、蜀山、嘉陵、西湖为题作诗作画赠答同道。受惠于黄宾虹先生与家属的慷慨捐赠,浙江省博物馆保存了数量可观的黄宾虹作品与画稿。此次展览的展品就选自这些作品与画稿。展览以黄宾虹的四类山水典型为线索,以黄宾虹家乡新安起首,跟随画家之眼,游新安、浙东、蜀江、粤西。
在苏州博物馆,“立春·发生”展览正在举行。在此次展览中,艺术家用编程软件让无数的花瓣群在无序和有序的状态之间循环,在展厅四周环绕屏中形成的虚拟空间里跟随音乐的节奏流动、飞舞,与此同时,舞台四周的花瓣也一起舞动,共同演绎一场优美的表演。
同时,苏州博物馆联合北京画院举办的“灵羽衔春——北京画院藏王雪涛作品展”,通过“转益多师 悟本溯源”“色墨辉映 生趣盎然”“百花齐放 意趣真情”3个篇章系统地呈现出王雪涛花鸟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与风格特色。王雪涛先生的艺术实践与探索推动了20世纪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新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潮流与趋势。他的人生与艺术对于我们重新审视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以及当下如何解决艺术创作中传承与发展的命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借鉴意义。
在辽宁博物馆,“江山如画——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精选66件馆藏精品立轴山水画聚集一展。立轴山水画不同于手卷山水画逐段展开的欣赏方式,观者面对立轴画面会豁然开阔,在纵观全景之下,随着视线“穿游”于各色景致之间,身临其境般地在山水画的世界中感受生命的和谐畅达。
同时,“逐梦冬奥——冬景绘画暨体育文物特展”展出了辽宁省博物馆馆藏北宋李公麟(传)明皇击球图卷、明代钱榖雪栈图卷、清张宗苍雪溪帆影图卷等文物。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体育活动如打马球、射箭、狩猎、马术、棋类等,体育文物遗存是观众理解古代体育文化形态的重要实物依据,也是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及其内涵的认识的重要途径。而在中国绘画当中,冬景绘画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岁暮天寒之际,万籁俱寂,群鸟蛰伏,惹人怜爱。自古以来,有关冬天的山川、花卉、禽鸟等都是骚人墨客歌咏唱诵的对象,而历代画家也用饱满的笔墨挥就了一幅幅深情的画卷。
湖南博物馆举办的“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展览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典藏青铜器珍品280件(套)。包括兽面纹单柱爵、兽面纹鼎、“冉”兽面纹铜爵等青铜重器。这些青铜器展现着商周青铜器的庄重典雅,也呈现出汉至明清青铜器的传承和变化,蕴含着人文的温度。
新春之际,湖北省博物馆与保利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保利藏金——保利艺术博物馆藏青铜器特展”,展出了36件(套)钟鼎彝器,充分反映了自殷商到两周的创造。其中,如兔尊、戎生编钟等,在造型、工艺上均是商周青铜器的代表,不少铜器上的长篇铭文,是研究商周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豳公盨内底所铸的98字铭文,记述了“大禹治水”与“为政以德”等内容,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献记录,整篇铭文堪称一篇政论性质的散文,其文辞、体例在两周金文中前所未见,与现存《尚书》等古代文献十分接近,对探讨中国古书及文章的起源有十分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