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冬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性日益加剧、需求市场萎缩,对我省民营制造企业发展影响很大,有啥好办法?”1月17日下午,在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会场外,省政协委员刘斌、张祖明等围绕如何助力四川民营制造业企业发展开启了一场小小的“头脑风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新方向。”刘斌委员认为,四川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应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开拓海外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目前我省制造业民营企业还存在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偏低、品牌效应不明显;缺乏有效对国际规则、市场需求等信息进行充分了解等短板。”张祖明提出的问题,也让刘斌不住点头。
找到了问题所在,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又开始出主意,“相关部门要当好‘引路人’,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引,利用商协会资源,对接出口资源,让国内企业少走弯路,避开贸易壁垒”“多为民营企业‘站台打call’,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做出自有品牌,实现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变”“要加大引进高质量的海外市场拓展和管理人才力度,给予定向的政策支持和激励,为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做好保障”……
“据我了解,我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的99.40%,从企业科技创新角度,民营企业不仅是引领者,几乎是全部‘担当’。”见两人聊得热烈,省政协委员延华也忍不住加入了讨论。她认为,未来民营企业的出路还是要“专精特新”。
延华的观点让两位男士眼前一亮。
加强平台建设,形成政府支持、市场引领、企业为创新主体、产业研究院支撑、资本链接的政产学研联动的创新生态圈;优化营商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专注深耕,营造企业家群体创新氛围,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企业数据共享机制,充分利用政府公共数据降低中小企业“数字鸿沟”……
冬日的暖阳下,一个个点子正在碰撞,一条条共识正在汇聚,一件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在“六稳”“六保”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正在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