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金晶
去年4月出台的辽宁省“十四五”规划对全省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巩固沈阳、大连要地要领地位,形成“双核”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
“按照辽宁省委要求,省政协于2021年8月启动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专题调研。组建了以委员为主体、吸收有关智库专家组成的专业结构优化、研究能力互补的调研队伍,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召开各类座谈会、推进会、专题研讨会18次,并赴重庆、成都、济南、青岛等地学习考察。”辽宁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省政协副秘书长韩文华介绍。
在深入讨论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调研组完成了两个调研报告、六个重点专题研究分报告,并最终形成《关于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的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一些意见建议被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三年行动方案采纳。
记者注意到,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重点要做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中,专门提到“统筹兼顾促协调,推进‘一圈一带两区’成势见效。”而与此同时,在辽宁省政协全会上,委员们也就构建“一圈一带两区”格局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民进辽宁省委会将问题的切入点,聚焦在中心城市的金融能力建设上。辽宁省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建设工程中心副主任吴军委员在代表民进辽宁省委会发言时强调,要重视科技对金融的赋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将沈阳打造成区域金融科技中心,以推进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民进辽宁省委会建议,制定更高标准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强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联合,着手建立沈阳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或协会,积极推进政府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建设沈阳金融科技产业示范区。
“协同推进机制不够严密,产业同构和同质化竞争依然存在,一体化营商环境和要素市场尚未建立,外向型经济疲软……”这是大连市政协主席郝宏军在代表大连市政协发言时提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事关《辽宁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具体落实。
为增强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发展效能,大连市政协建议:提升领导机构与协调机制能力,优化产业分工与产业协作布局,打通营商环境和要素市场壁垒,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加快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的问题上,朝阳市政协主席刘朝震看到,辽西总体经济实力不够强,影响融入底气;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协同发展难度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转移承载能力有待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不高,限制高新技术产业交流合作深度与广度;体制及机制不健全,保障力度不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亟待弥补绿色发展短板等问题。
在刘朝震看来,找准发力方向和着力重点是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的关键。他提出,要坚持转变观念,在凝聚发展共识中融入;坚实系统谋划,在统筹协调推进中融入;坚持深化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中融入;坚持产业互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融入;坚持生态共治,在全面绿色转型中融入。他还建议,把握基本要求,明晰发展定位,强化保障措施。
而农工党辽宁省委会则把调研、建议聚焦在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方面。李铁男委员在代表农工党辽宁省委会发言时提出,辽东地区自然禀赋优良,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先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对绿色经济发展路径的认识不清,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体量不大、支撑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针对问题,农工党辽宁省委会建议:构建生态空间格局,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建设绿色投融资体系,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