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付裕)日前,《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十卷本)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是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的子课题而开展研究、编写的一套书稿。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十卷本)由《匈奴》《乌桓》《拓跋鲜卑》《柔然》《突厥》《回鹘》《黠戛斯》《契丹》《库莫奚》《室韦》10卷构成,涵盖了公元前3世纪以后至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高原及周邻地区各个主要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是迄今为止我国史学界一次性推出的卷帙最多和内容最为丰富的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的学术著作。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绵延数千年,对中国古代疆域、中西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系统全面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变迁过程,深入探究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其历史地位、作用与贡献,对深入学习和认识中国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十卷本)研究的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范围和北方民族,按照1981年5月谭其骧先生在“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作为基本原则来把握。即以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为历史上的中国,以18世纪50年代至1840年这段时期的清朝版图作为历史时期的中国范围。此套书籍的撰写,以中国历史上活动在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匈奴、乌桓、拓跋鲜卑、柔然、突厥、回鹘、黠戛斯、契丹、库莫奚、室韦为研究对象,以族别史体例为整体设计,每个民族自成一卷,史观、体例、内容安排等力求一致。各卷作者按照编写体例和要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依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对诸民族的族名族源、历史变迁、政治制度、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民族关系、最后流向等尽可能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一些具体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北方民族的历史作用、影响和贡献尽量作了客观的评价。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十卷本)的一大亮点是将考古学与历史学充分结合,利用最新的考古发掘资料,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来讲述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各卷既有相对一致的结构,又根据具体情况谋篇布局,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各自的学术思路与逻辑特点;各族的历史内容既属于全书整体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又相对独立成书。同时,在撰写过程中,尽可能详细占有史料,注意充分辨析史料的史源关系,运用有价值史料进行研究。
在撰写过程中,各卷根据具体情况,充分结合运用考古资料,以达到用实物资料证史、补史、纠史的作用,突出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综合研究。同时,运用古代民族文字史料,如突厥文、回鹘文、契丹文资料等进行研究,并利用汉语音韵学、民族史语文学方法进行研究,辨析相关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