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元丽
“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最本质特征就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外部董事徐平看来,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非常重要。
汽车行业自主可控及供应链安全问题需要高度关注。“近期,国内汽车产业‘缺芯’问题尤其突出,部分整车厂商甚至因此面临停工威胁,同时中国各个领域的芯片长期依赖进口。”徐平给出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占全球市场的30%,汽车自主芯片的产业规模目前比较弱小,汽车芯片进口率超过90%,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电子控制单元ECU、自动驾驶等关键系统的中高端芯片基本被发达国家企业垄断。此外,我国车规级芯片还存在先进制程不足、整车应用规模小、认证周期长、技术附加价值低、上游产业依赖度高等问题。
如何增强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对此,徐平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加强调自主创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战略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关键的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引领汽车行业发展的原创技术,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的创新中心。
二是统筹推进,建立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规划。梳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图谱,进一步谋划产业战略布局,摸清分布底数,弄清自主可控的堵点、卡点,制定实施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发展路线图、时间表,明确近、中、远期目标。引导创新主体协同攻关,围绕重点推进汽车前瞻技术、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新能源驱动等核心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地攻克。
三是坚持补短板锻长板。在倒逼带动机制作用下,在基础研究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于“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实行联合集中攻关,争取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推动汽车芯片国产替代进程和自主可控发展。
四是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推动中国汽车领军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积极利用市场手段,协调产学研用各方面市场主体利益诉求,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围绕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中小企业融合创新,攻克汽车产业链的难点和痛点,形成市场带动产业、产业牵引技术、技术反哺产业、产业撬动市场的良性循环。同时,增加产业协同,着力推动跨行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