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守护童年最美的风景

乡村图书馆:为山村儿童打开一扇窗

战马书屋开馆后,成为村中儿童喜爱的休闲场所。

本报记者 刘圆圆

坐在图书馆安静地读一本书,对于城市的孩子也许不算什么,但对在大山深处的山村儿童来说却是难以企及的梦。

5月末,为贵州大山环抱的战马村建一座乡村图书馆的朋友圈邀约吸引了记者的关注,而发起人正是被中央统战部选派到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张冬冬。

2019年10月,张冬冬第一次来到大山深处的战马村,当时的印象记忆犹新。这个离县城只有20多公里的村子被群山环抱,艰难的盘山路足足开了一个多小时,村中的条件可想而知。

“战马小学有197名学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他们中不少孩子父母外出,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家里除了课本之外很少有其他书籍,也没有买书的渠道,更没有看书的空间,休闲生活就是在村中空地追跑玩耍。”张冬冬当时看到村里有一个农家书屋,但体量比较小,无法满足村民特别是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作为一个3岁孩子的父亲,眼前的一切让张冬冬很是触动,“孩子的童年,不只有大山的绿和土地的黄,也有书籍中字的黑与纸的白。”于是,在各方协调和简单整理后,这个二三十平方米的老房子成了战马村乡村图书馆的雏形——战马书屋,并在去年6月1日正式开馆。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张冬冬邀请了中国西部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毕业生来管理图书馆,并在小小的战马书屋实施了“读书存折”制度,每个孩子都有一本存折,记录他们在图书馆的时间,并将累积的时长换成阅读点,可以在隔壁的爱心超市,换取来自全国各地捐赠的文具和玩具。

“渐渐地,孩子们有了阅读的习惯,每天都有10到20个孩子来到图书馆阅读和学习。”张冬冬欣喜地看到阅读的种子在战马村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不久前,我接到一个女孩子的电话,那时已经挺晚了。她说,‘张书记,咱们图书馆已经关门了,但里面的灯一直亮着,您知道钥匙在哪吗,我去把灯关了。’”张冬冬说,他当时很感动,因为这意味着孩子们已经把图书馆当成了自己的地方,他们爱那里,关注那里的一切。“乡村图书馆是对山村儿童的很好的陪伴,帮助他们爱上阅读,学会表达自己,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改变他们的生活。”

如今,各地捐来的图书越来越多,小小的书屋已经放不下了,而二三十个孩子同时读书也到达了极限。于是,张冬冬萌生了再建一个大一些的、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图书馆的想法,也就有了5月末在朋友圈发起的战马书屋的建群邀请。

“现在这个群已有100多人,有的要捐赠图书,有的要提供建设设计方案,总之方方面面的爱心人士很多。”张冬冬说,“上个周六,给我们设计过三宝图书馆的设计师专门从北京来村里实地勘察,测绘老建筑及院落,还有南京城市规划院的院长陶韬博士也一直在参与规划。”战马书屋建成的模样在张冬冬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了。

“每个乡村在建设之中,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而‘诗和远方’离不开乡村图书馆点缀。”张冬冬说,他们希望通过建设乡村图书馆,在文化注入乡村的同时对外传播乡村文化,通过文创、农创等方式挖掘、放大乡村价值,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在外界惊羡的目光中重新发现熟悉中的陌生世界。

张冬冬表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路电水讯等硬件短板已经补齐。而在未来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振兴必将得到更大的重视。

“我们期待,在乡村图书馆里,乡村社会的人们可以聚集在一起阅读书籍,看看电影,分享体会。”张冬冬充满向往地说,乡村图书馆不仅点亮了山村儿童和老人们的生活,也成为战马村对外交流的一个新平台。“希望通过我们即将建成的战马书屋,把青年力量引入乡村,激活乡村,在‘看见’与‘被看见’中以父辈们从未见过的方式改变乡村的面貌。”

2021-06-11 刘圆圆 守护童年最美的风景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947.html 1 乡村图书馆:为山村儿童打开一扇窗 7,94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