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周刊

梨花颂

田庆丰

梨花开了,又谢了。

回忆起多年前到乡里上班的路上,似乎只是一夜春风,道旁的梨花便开得千树万树。那时的我一直没有在意,偶然间的一瞥,才发现道旁梨花的盛开。而又是我的疏忽,似乎又在一夜春风之后,蓦然回首,已是遍地落英。

也许梨花太普通,所以古代的士大夫们只是把它当作时令的标志。“梨花榆火催寒食”。不错,年年清明时节,年年梨花盛开。“雨打梨花深闭门”,听这个句子,我们仿佛已感到春末的风雨逼人。倒是有人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比喻北国冰雪的美丽,有人用“驿路梨花处处开”来衬托当时心情的得意,梨花本身的美丽却很少有人去注意。

也许梨花已经习惯了默默无闻了吧。他们开花的目的本来也不是给人看的。很多供人观赏的春花都免不了长恨春归,他们既然是为了让人观赏而生存,凋谢的残酷自然难以承受。而梨花的目的在于果实,花落时正是果实生时。

我却还是自责了。从乡村到北京,我行色匆匆。真该像前些年那样好好欣赏一下梨花的美丽,可仅仅为了赶路,我竟然匆匆地错过。

但它们毕竟还是开了。不要人夸颜色好。不是一棵两棵,而是很多很多,成方连片的梨园里,百棵千棵一齐开花,每棵树上都是千朵万朵,如海如潮,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它们毕竟还是开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尽管被漠视,有时甚至被鄙视,它们还是开了。虽然只是远远地一瞥,我已看见它们开在天地之间,不以扭曲为美,不以妖冶为姿,开得堂堂正正,开得大方自然。

它们还是开了,这是梨树的青春。谁没有梦呢?那些栽种培育浇灌梨树的人也有。他们的目的也在果实,他们正期待着梨的丰收呢。正如那些无数生长在乡土中国的普通人。梨花开,春带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栉风沐雨的改革时代,朴实如梨花的人民,和我们党血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小推车推出了淮海,小木船划过了长江,大包干包出了历史新篇,一砖一瓦筑起了共和国的大厦,他们默默地绽放,默默地奉献,直到硕果累累。

梨花落,春入泥。在广袤的田野里,没有怜花的贵族少女流着泪来埋葬它们,但它们还是化作春泥、融入沃土,去养育自己的根。无论是生是灭,他们都不稀罕怜悯,这是它们的骨气。梨花虽然谢了,但千千万万的小梨儿已经孕育在枝头。看着它们,仿佛已经品尝到一种甘甜,仿佛已看到秋日的果实。

花开花谢几春秋,不知不觉已经换了人间。我们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华民族千年夙愿梦想成真,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我们的底气,也是力量的源泉。

梨花谢了,明年会再开。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文化处处长)

2021-04-12 田庆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958.html 1 梨花颂 4,95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