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仪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汕头市龙湖区政协先行一步,不断迈出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坚实步伐,把事关民生改善作为协商履职的重要任务之一,助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当好政府决策的“帮手”,做好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推手”。近日,本报记者对龙湖区政协主席林少武进行了专访,请他分享了基层政协工作创新的做法和体会。
记者:您怎样理解基层政协履职“第一线”定位?
林少武:应该从“四位一体”的角度,综合理解基层政协第一线的定位,即凝心聚力的一线、决策咨询的一线、协商民主的一线、基层治理一线。为此,我们始终注重引导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树立“一线意识”,保持一线状态,着力打造“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委员队伍。通过以开展过政治生日、温入党志愿、讲入党故事、谈学习体会等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干部和委员党员的精神血脉与党的宗旨对接,让自己的政治追求与人民利益相连,永葆为百姓做实事的人民情怀。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党性修养,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推动龙湖加快振兴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担当作为。
记者:龙湖区政协在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林少武:群众大事小事都在社区,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在基层。我们对照中央、省、市对政协工作的实践要求,以聚焦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为切入口,在汕头市率先建立政协街道工作室,在全区构建街道政协工作室、委员会客厅、“三级委员联络站”为一体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打造龙湖政协向基层延伸的“亮点品牌”,让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更具体、更务实。
街道政协工作室、委员会客厅和联络站以聚焦民生关键小事,从小切口入手,就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开展协商。如围绕“小区公共卫生安全”“公共交通安全”“停车难”“居民垃圾分类”“交通拥堵”“物业与业主共建和谐关系”等协商议题,让群众谈问题,委员提建议,共同商量想办法,群策群力,搭建起“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为居民群众身边的困难和矛盾寻求解决之道。
记者: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成效如何?
林少武:政协搭建了在基层协商、请各方商量的平台,既让群众更顺畅地表达需求,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又充分听取意见,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凝聚了各界的力量,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化解矛盾、形成共识、增进团结的工作,助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让基层政协有了更好的“活动效力”“渠道功能”和“平台作用”,说好政协话,用好政协的话语权,扩大团结面,增强团结力。为委员进一步对接基层,为群众的“急难愁盼”建言献策,更好发挥主体作用,拓宽了新的履职平台,实现委员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近两年,龙湖区政协紧扣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营商环境、打好污染攻坚战这些课题,组织政协委员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足迹遍布龙湖区每个角落。委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全区产业转型、公共交通、文化传承、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提出了务实管用的建议,为区委、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