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意周刊

完善近岸海域空间环境治理 维护海洋生态安全

张传东 本报记者 吕东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0多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近8.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9.3%,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4%。但围海晒盐、农业围垦、围海养殖和填海造地等开发利用方式,在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海岸侵蚀、港湾淤积和水质下降等现象,特别是目前大陆原生自然岸线占比已不足30%,严重威胁我国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安全。

对此,大连九三学社社员、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综合治理研究院院长于永海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近岸海域空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并被转化为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党派提案。

于永海认为,近年来我国开展近岸海域空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较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分散化”“碎片化”的近岸海域空间环境整治修复模式已不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海洋综合治理的总体战略与重点任务需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以提升区域性综合治理效果。

国家和地方的海洋综合治理管理与运行监管未能有效衔接规划、立项、实施、效果评估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有的项目需要对整治修复内容、位置、考核指标及经费等进行较大调整,导致项目执行效率低下。

整治修复项目存在“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对海湾、河口、流域等自然地理与生态系统特征,长期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与生态环境受损机理的深度分析与评估以及陆海统筹协同治理等综合因素考虑不充分,治标不治本,整治修复效果的综合性与整体性、稳定性与持续性不足。

海洋综合治理具有类型多样、生态治理周期长、技术难度高等特点,目前“重景观、轻生态”的治理理念和技术体系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次生损伤。

“尽快建立长期稳定、科学高效的近岸海域综合治理运行机制和国家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于永海建议国家建立从项目规划、申报、筛选、实施监管到后效评估系统的项目运行与管理机制,建立专家智库提供智力支持。地方管理部门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受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建立近岸海域综合治理项目库,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项目监督管理。

于永海提出,应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治理,协调各部门构建“区域—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控和各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统筹统管机制,集中专门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化管理与综合治理。对于重点海湾、河口等相对独立的生态地理单元,可以尝试出台区域性的海洋保护办法,从法律层面做好生态环境陆海统筹。

此外,于永海还主张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相关领域的科技攻关与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不同整治修复方向的技术标准和生态化方案设计体系,指导、规范整治修复规划及设计工作。

2021-03-29 张传东 吕东浩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15.html 1 完善近岸海域空间环境治理 维护海洋生态安全 4,21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