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特别报道

“熊猫眼”是熬出来的……

田涛

真金是炉火炼出来的,“熊猫眼”是一夜夜连轴转熬出来的……

今年本报两会融合报道,报社熊猫新媒体工作室的几只“熊猫”鼓捣出了视频访谈产品——“两会熊猫眼”。

“两会熊猫眼”意为:通过报社资深记者就某一两会热点话题开侃,引出委员对该话题的关注和思考……一共十期,期期10万+,十全十美。“爱国者治港”单期35万挂零,“女神节还需要过吗”16.8万凑合看……十期总量百万+,高高的,靠的是百分百的努力。

火的原因来不及细想,大概三点很清晰:扣紧了大会的主题,找准了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发挥了咱政协报和委员的亲密关系。

十期下来,霍启刚、白岩松、冯远征、张光北、李大壮、凌友诗……三十几位委员帮咱“站台”,“熊猫”赚到了吆喝。

另一个原因,“熊猫”的朋友多,报社拿笔的、拿照相机、摄像机的、嘴皮子利索的、爱抬杠的、自诩某领域专家的,都来了,“融”起来,政协报人一起挑灯夜战,连熬十个大夜,熬过了两会好时光,也熬出了实打实的“熊猫眼”。

后面几期,大家倦容满面,领导和网民都很满意。

“内循环”顺畅,我们对接某度、某音平台的“外循环”也做得很好,咱们管着擀皮儿塞馅儿,人家前台跑堂张罗连带送外卖。

如此“双循环”通畅了,中央给咱提出的融合发展任务有了新突破。毕竟咱是政协报社嘛,两会是咱“自家”的会。没点儿叫得响的硬菜这席面儿可撑不起来,现在传统的煎炸烹炸不像过去那样受欢迎了,咱这些老师傅转产,整点儿“网红菜”,弄得倒也不赖。

还有一款新菜——“两会知识问答”,排队回答两会和政协相关知识,答得对过关,答不对“当头一棒”,发出2期,卖相也好——第一期13.7万、第二期窜到77.8万……

咱家酒香,过往巷子深了没人来买。如今开通了“网购”,熊猫酒、熊猫菜卖得好,为这熬成“熊猫眼”,值了!

2021-03-11 田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86.html 1 “熊猫眼”是熬出来的…… 3,28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