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金晶
进社10年,作为报社派出的住会记者 “孤身”进驻一个“闭环管理”的驻地,对我来说还是头一次。
当接到北京会议中心住会报道任务的时候,我的内心兴奋而又紧张,一个人要面对13个小组400多名委员吗?这活咋干?“听我安排。”时政部主任、住地报道组组长梁春武的回答,简洁而从容。
凌晨4点,“今天有界别协商,你写个侧记,明天见报。”
晚上7点,“8点准备委员连线,外围修菁、江迪、胡方玉会负责联络和配合,晚上10点前交稿。”
夜里12点半,“明天(今天)白天会对优秀履职奖的委员进行表彰,做好驻地内获奖委员的采访备稿。”
……
这6天半,最怕接到的是后方的信息,最想接到的也是后方的信息。因为信息中有报社的指示、信任、期待,还有让我没有后顾之忧的“安排”。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2021年,我在一线报道全国两会,作为一名记者,这是何等的荣幸啊!而在这个荣幸的背后,是报社所有同仁们的艰辛付出;在这个荣幸的面前,我只能倾尽所能、夜以继日,以不负重托。
6天半的会期,那么短又那么长;我与报社的同仁,那么远又那么近;我们一起做的工作,那么小又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