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修菁
今年上会,我选择做科学小白,来到全国政协科技界别。真正与最强大脑们对话,我发现,好奇心确实最帮忙。
与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委员的对话,完全是计划外的一次邂逅。
“嗯,看来你对港珠澳大桥,不了解。”几句寒暄,苏委员抛过来几个工程问题,我这个工程小白的家底儿就被苏委员摸到。 但不怕,我有好奇心。随着他的自我介绍,内心的好奇宝宝已经推着我向前:我想知道一个一般大学出来、有着航天梦的小镇男生,怎样跨界逆袭成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总工?我想知道这位向世界桥梁界宣称,港珠澳大桥通过良好的运维,能使用150年的总工,哪来的底气?
“哎呀,没想到怎么和你聊了这么久,我发现你的问题是一个套一个的,也触动了我的一些思考。”
喏,在最强大脑们面前,带着好奇宝宝之心,是最管用的敲门砖。靠着这块敲门砖,这次会上,我妥妥和9位院士委员完成了深度对话,从天体物理、纳米材料、泥沙治理,到基础研究领域的数学、古生物。
当外界在替我们担忧、有时自己也在担忧,人工智能来了,各种新传播载体来了,传统传播介质的记者怎么办?看,不怕,我们有他们没有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