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惠娟
“回去后,我们要将两会上最新的精神传达,也要用实际行动践行。”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圆满闭幕,全国政协委员黄晓娟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程,登机前她向记者发来一条微信:感谢媒体朋友对教育脱贫的报道,希望今后继续关注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黄晓娟委员是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在脱贫攻坚战中,她也曾深入帮扶一线——2016年冬天,她第一次来到对口扶贫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她负责对口帮扶两户处在贫困线以下的村民。“村民们都住在大石山上,上山的道路没修到家门口,要绕很长山路才能到村民家。那里还缺乏生活用水。”黄晓娟和当地村委会沟通,按照村民意愿帮助两户贫困户搬到山下的安居房。交通便利了,家里也通了自来水,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作为一名教育人,黄晓娟告诉记者,中国的脱贫攻坚经验影响了学校的留学生。“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留学生,超过90%的留学生来自东南亚。”黄晓娟说,外教和留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的报道以及课程了解到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认为中国的脱贫攻坚有利于加强农村建设、缓解城市人口密集问题、促进国家发展。
“留学生们也感受到了中国政府为国家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中国人民团结互助的精神。”黄晓娟表示,一些留学生在广西学习多年,对广西很有感情,他们积极行动,参加学校组织的田野调查等活动,到广西一些地区实地探访,并通过小区和学校向贫困地区捐出衣物、书籍等物品。“留学生们表示,要把中国脱贫攻坚经验和故事介绍给自己的家人朋友,也希望学校以后多组织校外参观活动,到广西边远地区和山村看看,和当地老百姓、学校孩子交流学习,将来回国能为本国发展作出贡献。”黄晓娟说,“也会将两会精神传递给他们,激发青年学子们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