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琳
红红火火的牛年春节,无论从中国电影春节档的新飞越还是百年故宫的文化积淀,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IP的魅力。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所说,文化,尽精微而至广大,能够为全社会注入提升发展的持续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就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以专门一个部分阐释“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安庭看来,在融合发展的大时代,中国文化产业正在为消费市场创造多元文化价值的体验,当前文化产业已逐步进入创造力转化时代,产业发展也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
而安庭提到的新特点、新趋势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文化+创意。“互联网+文创”开始走进“创意者经济”新时代。在创意者经济时代,人人都是创意者,内容生产正在全面进入UGC(用户生成内容)阶段。用户对网络的需求不仅是简单的获取信息,而是通过直接参与文化产品内容的投资、设计、制作、传播来为自己发声。
第二是文化+科技。5G技术开始引领文化产品走向数字体验化。
随着5G在音乐、动漫、影视、游戏、演艺等文化产业领域深度创新和应用,具有可视化、交互性、沉浸式等特性的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将迎来大暴发。未来,人们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身临其境体验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第三是文化+旅游:从文化观光向复合型深度文化体验转型升级。
在安庭看来,传统的旅游要素主要讲“吃、住、行、游、购、娱”,现代的旅游发展要素则还包括“商、养、学、闲、情、奇”等。从国际到国内,文化旅游正在摆脱主要基于文化遗产和人造人文景观的单一性观光模式,逐渐通过文化与创意、科技及其他传统产业的结合,形成新旅游要素带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和升级的发展态势。未来,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将形成更广泛、更深入的跨界融合。
最后就是文化+金融:金融科技引领“文化+金融”服务正在再升级。在文化产业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关键阶段,切实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市场的全面对接、培育文化产业形成真正的“资本思维”可谓正当其时,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文化金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通过分析以上四个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在于高精尖,在于巧实力,在于社会影响力。”安庭如是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而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要重视文化的价值,越要加强文化建设。“只有将我们的文化产品打造得尽善尽美、极尽精微,才能在高质量的格局中,完成博大宏远的时代担当。”安庭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