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仪 通讯员 刘芳 邵启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广东省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紧扣全省“1+1+9”工作部署和民生领域实事,深入调查研究,务实建言资政,各承办单位将协商民主贯穿于提案办理全过程,坚持在协商中办理,在办理中协商,大力推动提案成果转化,确保提案办理落地见效,把“有用之言”转化为“有益之事”。12月23日,第三十九次主席会议听取了2020年重点提案办理工作情况汇报。
“双区驱动”“双核联动”
赋能广东高质量发展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广东发展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广州、深圳作为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双城联动”和全面激发“双区驱动效应”,对进一步提升广深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具有战略意义。2020年,提案者围绕建设双区、深化广深联动发展等问题提出161件提案。
省政协遴选了部分提案,将其归纳为包含7个专题的系列提案。省委对提案办理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希牵头督办,并成立协调小组,明确由省委办公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主办,省卫健委、省科技厅、广州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34家单位共同办理。办理期间,省委召开有关专题会议,研究推动相关工作。各相关单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推进提案办理,不少意见建议已经被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推动广深“双城联动”发展相关建议写入“十四五”规划草案,在广深两地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联动机制,将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应急管理规划(2020-2025年)》,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现重要突破。
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和磁吸石。2020年初,省税务局承办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税收营商环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案》。在省政协副主席张嘉极督办下,省税务局结合提案办理,深入问需问计于企,召开税企座谈会100余场,围绕税收政策作用不明显、办税流程繁琐、服务水平较低等“痛堵难”问题下功夫,高标准推进全省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同时,省税务局还联合其他13个部门制定《贯彻落实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提出20项具体措施,努力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税收营商环境上走在全国前列。
2020年,《关于推动广府文化出新出彩的提案》办理工作,在省政协副主席薛晓峰和省文旅厅等提案办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阶段性成效。8月1日,《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广州先后成立,有力推动广府文物保护与利用持续加强。
“六稳”“六保”护航经济稳中求进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冲击,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亟须出台帮扶政策并迅速细化落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020年,提案者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建言献策,提出提案195件。
其中,民革广东省委会等提出的《关于统筹应对疫情冲击,加大政策调整力度,纾解中小企业经营压力,稳定就业和经济发展的系列提案》由省长马兴瑞牵头督办。办理提案以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27个承办单位密切配合,将提案建议吸纳到“中小企业26条”“民营经济新十条”“复工复产20条”等一系列政策中。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省财政在原有基础上专门安排9600万元用于推动完善广东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省级跨部门涉企政策“一站式”网上发布平台(粤企政策通),发布超过2万条涉企政策,为全省中小微企业纾困减负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还承办了由张嘉极督办的《关于大力扶持优势传统中小微企业,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案办理单位大力推动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并在疫情期间建设和上线省中小企业诉求响应平台。目前,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对接核心企业超100家,服务上下游中小企业超1.6万家,赢得行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当前,大数据发展已然成为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关于在“十四五”规划中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的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由省政协副主席张少康督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其他会办单位高效配合推进提案办理,先后出台政策文件,大力推动建设珠江三角洲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同时,不断完善数据共享机制,统筹建设“开放广东”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据悉,目前该平台已向社会累计开放政府数据超1.39亿条,涉及12个领域。
面朝大海、向海而兴是近年来广东强省建设的重要战略内容。2020年,省政协副主席袁宝成牵头督办《关于促进我省海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经过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协同办理,相关提案建议被吸纳到《广东省海岛管理条例》的法规条文起草和注释工作中,以及关于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中。为了营造保护海岛的良好社会氛围,提案办理小组组织开展了《广东海岛行》大型电视宣传片的录制,并在广东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报,全方位展示了全省海岛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
打造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板”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广东省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委员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提交了118件提案。
其中,省政协主席王荣牵头督办的《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工作,切实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系列提案》卓有成效。一年来,省农业和农村厅等承办单位认真落实提案建议,在省级乡村振兴战略安排农业产业发展资金62.9亿元、省财政下达涉农资金252亿元以外,进一步实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工程,推动全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7.8%以上,累计新增引导9万多名粤东西北地区劳动力到珠三角地区务工。同时,提案办理单位还大力推进“12221”市场体系建设,打造了2000个农产品品牌,用心用力擦亮广东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2020年,省农业和农村厅还承办了《关于推进我省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提案》,此提案由省政协副主席邓海光督办。在各相关部门扎实办理、协同推进下,提案办理效果明显。省农业和农村厅结合《广东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积极吸纳重点提案建议推动广东种业强省建设。同时,提案办理单位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实现2020年省财政安排1.55亿元支持现代种业提升和良种攻关等工作。
完善农村民主决策机制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省政协副主席黄武督办的《关于完善农村民主决策机制的提案》为政府有关单位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研究提供了参考。此外,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议事决策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全省村民议事决策机制规范化实现新进展。
合力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
2020年,“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委员提交提案103件。其中,《关于加强引导和支持生态发展区产业发展的提案》由省政协副主席林雄督办。一年来,省发改委等单位认真吸纳落实,实行产业准入全省“一张清单”管理。同时,省财政安排产业共建资金约3.4亿元,对转移落户北部生态发展区省产业园的优质企业项目给予奖补;支持生态发展区120多个“上云上平台”应用服务项目,并推动1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落地。
广东有5个世居少数民族,下设7个民族乡,是粤北生态的重要屏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保护民族文化生态成了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2020年,重点提案《关于保护民族文化生态,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提案》在省政协副主席马光瑜的督办下,相关建议得到积极落实,省财政安排2亿元专用于特色魅力城乡建设、提高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值得欣喜的是,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在上半年顺利通过验收,被认定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如何借助旅游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是政协委员重点关切的问题之一。广东省内的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但却缺少真正“打得出、叫得响”的产品和服务品牌。2020年,省政协将《关于打造我省西江流域旅游风光带的提案》列为重点提案,由林雄负责督办。随着提案办理推进,《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等旅游发展规划不断建立和完善,“西江大河风光黄金水道”重点打造工程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等旅游业态融合创新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有理由相信,打造西江千里旅游走廊、西江流域文化魅力廊道指日可待。
让民生答卷写满幸福感、获得感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始终是政协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0年,提案者聚焦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方面提出了284件提案,约占立案提案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关于坚持预防为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提案》由省政协副主席郑振涛督办。提案主会办单位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在认真吸纳提案建议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政策文件,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同时,着力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功能完善、反应灵敏的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广东疫情防控大数据研判中心及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省卫健委等有关部门还将加快构筑医防融合体系步伐,提高全省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处置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广东持续聚焦养老服务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老服务”工作进展有声有色。2020年,《关于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系列提案》由省政协副主席李心督办。针对提案中对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提出的问题,省民政厅认真梳理分析,结合会办单位和提案人意见,分别从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构建信息化平台、推动医养结合发展、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养老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推动提案建议落地落实,有效推进全省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