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乡村振兴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

“逐”绿而行

本报记者 李元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1月26日   第 09 版)

冬意渐浓时,在满城桂香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处处散发着“逐”绿而行气息。近年来,郧西县绿色低碳产业从“点上开花”迈向“全域皆景”,推动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激活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农村美不美,要看家乡水。归仙河经过综合治理,如今大变样啦!”郧西县河夹镇集镇南湾小区的李大爷看到河道美景欣喜地说道。归仙河是汉江的支流。郧西县通过厕所、污水、垃圾一体治,生态、生产、生活方式一齐转,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值得一提的是,郧西县企业以天河水库每年1.36亿立方米的取水权,获得1000万元贷款,这是湖北省发放的首笔“水权贷”。这笔资金将“反哺”天河,在天河流域开展陆域、水域综合治理。

“水温25度,pH值7.3,溶氧量5毫克/升……”得益于“数智渔业管理平台”,郧西县河夹镇箭流铺村数智渔业负责人邓志松告诉记者,现在可以通过手机App精准监控各个鱼池水质参数,并根据需求远程投饵、补水、控温、增氧,还能随时与专家连线,现场教学、远程会诊。

郧西县发展“水”经济,推行“陆基生态养鱼”绿色低碳养殖新模式,发展大水面渔业养殖3.2万亩,设施渔业养殖37万立方米,渔业年产值15.32亿元。与生态渔业一样,该县食用菌产业也实现了数智化。通过智慧大脑,对温、光、湿一键式控制,实现四季出菇,形成了数智化、工厂化香菇生产工艺。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智慧种植降低用工成本40%,香菇产量和优品率提升30%,菇业年产值16亿元。

在郧西县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一尾尾刚开口的鳜鱼“宝宝”,成群结队地在水中畅游。“这是鄂西北首次开展鳜鱼苗本土化人工繁育,成功突破了配合饲料人工驯化的商品鳜鱼养殖技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黄永涛告诉记者。

鳜鱼在圈内出了名的难养,难在食性很“倔”,仅吃新鲜的鱼虾,拒食人工饲料。为攻克这一养殖难题,郧西县与湖北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成功突破配合饲料替代活饵驯化养殖鳜鱼技术,将鳜鱼驯饲成功率提高至80%以上,驯化周期缩短至21天,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郧西)专家工作站”,因地制宜发展菌草,“以草植绿”种植菌草5.5万亩,“以草代粮”发展马头山羊50万只,“以草代木”发展食用菌600万袋。

据了解,郧西县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数据实时监控、管理自动智能、服务远程高效,使农业产业走上了绿色化、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将“智慧农业”理念运用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建成“智慧农业检测中心”,实现了“一测知安全、一键控水肥、一扫溯其源、一屏观全域”。

2024-11-26 本报记者 李元丽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0674.html 1 “逐”绿而行 70,6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