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乡村振兴

热带农业如何践行和发展“大食物观”?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党组副书记黄三文

本报记者 李元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1月26日   第 09 版)

海南省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田间展示基地里,高产的葫芦瓜挂满了藤条。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不仅统筹兼顾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林产品等多元食物有效供给,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观。热带农业如何践行和发展“大食物观”?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党组副书记黄三文分享了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热带农业是国家大食物观的重要支撑

记者:作为世界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热带农业,如何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发展好热带特色粮食产业?

黄三文:我国热带地区水、光、热等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光合效率高、复种指数高、单位面积产能高,稻可三熟、果香四季,蔬菜可产8-10茬,经济效益突出,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粮种子、糖罐子、油瓶子”基地,在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上不可或缺。

我国热带地区约54万平方公里,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分布着36个少数民族,食物资源丰富、特色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宣传推广特色食物上不可或缺。全球热带地区约5360万平方公里,分布着138个国家或地区,是大豆、玉米、高粱、木薯、大蕉、油料等作物的重要生产区域,生产全部战略物资天然橡胶、蔗糖,以及62.3%的食用油、37.5%的粮食,但在食用油、粮食生产上存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单位面积产量偏低等突出问题,全球热带地区在支撑我国用活“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粮食安全上不可或缺。

可以说,热带农业是国家“大食物观”的重要支撑,在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上可持续发力。美西方有科技无热区,热带国家有热区无科技,中国有热区有科技。中国热科院扛起国家热带农业科技战略力量的责任担当,围绕热带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等产业的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未来十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热带农业是重要杠杆,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是关键支点,而中国热科院是中枢动力。

▶▶▶找准热带农业发展中难点

记者:据悉,热带地区分布着丰富的热带特色粮食资源,是全球粮食的主产区,也是粮食不安全和极不安全的集中区。目前,热带农业尚有哪些方面有待加强?

黄三文:从科技角度看,全球层面综合性科教机构有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专业性科教机构有全球香大蕉基因组学联合会、亚洲和太平洋椰子共同体等;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发达国家成立有涉及热带农业的科教机构;热带农业生产大国也成立了热带农业科教机构。但是,这些科技创新力量缺乏协调、合作机制,多为单打独斗,无法实现目标契合、资源整合、行动联合,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不高,科技成果无法广泛应用。热区国家基本为发展中国家或最不发达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约束,虽然拥有一定的热带农业科教机构,但是科技投入较低,绝大多数国家的科技投入不足国内生产总值的0.5%。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主要集中在粮棉油、肉蛋奶等大宗农产品上,而热带农业由于规模化程度不够,科技投入相对较少。我国热区多为欠发达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投在热带农业领域的少之又少。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是热带农产品进口大国,多样化食物需求进口量大。2023年中国从热区国家进口农产品1365.38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进口总额(2359.18亿美元)的57.9%。其中,大豆71.1%、大米94.2%、食糖95.6%、水果92.5%来自热区国家。榴莲、棕榈油、木薯、香蕉全部来自热区,进口额分别达67、40、33、11亿美元,进口渠道非常集中,主要来自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少数几个国家。当前国际形势下,进口高度集中可能引起贸易紧张,导致进口受阻;也很容易引发价格波动,导致受制于人。

▶▶▶多措并举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热带农业产能

记者:大食物观讲究的是大资源、多元化和全球视野,如何加快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大食物观落实、落地,落细、落好?

黄三文: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我们要以开放为手段,统筹利用好国内外资源、国内外市场。

当前,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已有一定的基础,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领军创新人才和尖端科研团队,有序对接崖州湾实验室、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科研平台,与海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教单位深度合作,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试验示范等为支撑的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组织架构,组建大食物产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打造大食物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协同相关企业开展重大创新任务攻关,在服务大食物观中彰显中国热科院的作为,做实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

同时,设立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摸清热带地区食物资源本底,重点聚焦甘蔗、木薯、香(大)蕉、热带木本油料、热带果树、热带蔬菜花卉、热带香料饮料、热带草业与养殖动物、特色热带经济作物等产业领域,在构建与大食物产业开发相适应的种业创新体系、热带农业科学知识普及体系,强化食物开发基础研究、倡导食物营养健康消费、推进科技与大食物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新装备的研发和运用,科技赋能企业“走出去”,促进热带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突破推行大食物观所面临的技术瓶颈、成本阻碍和自然约束。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设立国际热带农业研究合作组织。倡议设立独立的、非营利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热带农业研究合作组织”,组织全球热带农业科教机构、企业协同协作开展大规模、多机构参与的热带农业科学研究、示范推广、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共同发起国际热带农业大科学计划,解决木薯、面包果、香(大)蕉、菠萝蜜等粮食作物以及其他热带特色经济作物产业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既提升热区国家粮食安全供给水平,也增加热区国家农民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热带国家占比达2/3。为此,我们共建“一带一路”热区粮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支持我国企业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金色10年的战略机遇,打造有全球影响力、控制力的跨国大粮商或农业跨国企业。与上述热区国家共建集粮食种植、收购、仓储、加工、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依托互联互通铁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海外粮食生产基地和国家粮储基地,推动项目本地化运营。优化“一带一路”国家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快推进热区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构建全局统一、多边协同、安全高效的新型国际金融基础设施,为热区粮仓建设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服务。

2024-11-26 本报记者 李元丽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党组副书记黄三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0672.html 1 热带农业如何践行和发展“大食物观”? 70,67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