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学习《论语》,有利于培育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素养,目的是要把人做好。把人做好,是把事做好的基础,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依据《论语》塑造的理想人格,把人做好,就是要做一名君子。《论语》提及君子有100多处,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概念,寄托着孔子太多的人生理想。在孔子看来,人生包括对内追求与对外追求两方面内容,对内追求是自我修身、完善人格;对外追求是积极入世、建立事功、造福社会,从而形成“内圣外王”的文化信仰。君子是人生对内追求与对外追求的统一体,是内圣与外王的主要载体。
《论语》生动而具体地刻画了君子形象,那就是文采与质朴的有机统一。文采属形象,质朴属人品,“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有爱心、有智慧和有责任心,即“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就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依据《论语》提供的修身方法,培育人文素养主要有好学、内省和躬行的路径。
首先是好学。孔子很谦虚,不承认自己是圣人,即使君子,也认为没有做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然而,孔子反复强调自己好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要求学生传扬他的好学精神,“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且自觉自愿地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区分人的境界高低和素质优劣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学习,仁德、智慧、诚信、正直、勇敢、刚强等道德品行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共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君子的好学,不求外在的物质满足,不因人生的曲折而困惑,不为一切危险和苦难所挟制,而是追求大道,行走正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习是终身需要和追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好学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可靠保障。学习《论语》,就是要着力培育人们的好学精神,不仅要养成每天坚持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要在学习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知识的学习。哲学使人理性,历史使人明智,文学使人聪慧,学习文史哲,才能厚植君子人格的人文基础。
其次是内省。儒家十分重视内省的修身方法。内省不是一时一地一事的反思,而是人生的常态,有着广泛的内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认为,内省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通过内省,感到自己的所言所行恰当,没有过错,就会问心无愧,处之泰然,“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内省是发现与贤人的差距,向贤人学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是学习他人的善性和德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内省是改正错误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过饰非,不改正错误,“过而不改,是谓之过矣”。有错必改,是内省的必然要求,也是君子人格的魅力所在,“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内省是完善人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学习《论语》,就是要着力培育人们的内省德行,经常扪心自问,对于事业和工作,是否做到了敬业和履职尽责;对于朋友和同事,是否做到了真诚和信守承诺;对于学习和读书,是否做到了“温故而知新”,是否做到了学与思相结合。尤其是遇到人生困境和事业曲折时,内省就是要从内部找原因,不要怪罪于他人,而要自责于自身;不要自怜自艾,而要豁达开朗,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
再次是躬行。躬行就是实践,就是学以致用,否则,无论好学还是内省,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指出,躬行是要努力实践仁的理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仁的主旨是爱人;是推己及人,尊重人,帮助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为了躬行仁的理念,可以抛弃人生的一切,甚至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躬行是要遵守礼制。礼制是依据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不同角色和定位,要求人们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以利于促进社会的有序与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对于君子而言,既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制,“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更要在关键时刻崇尚礼制,“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躬行是要坚持诚信,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躬行是要谨言慎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谨言慎行,就是不要言过其实,真正做到说话算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谨言慎行,必须反对巧言令色,因为“巧言令色,鲜矣仁”。
躬行是实现人文素养的唯一途径。孔子最为关心的是好学和自省之后的实践问题,“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学习《论语》,就是要着力培育人们的躬行品格,在实践中提升、完善和验证人文素养,既要内圣,又要外王,既要做好人,又要做好事,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