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民意

提速数字政府建设 让群众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苏娜

本报记者 杨岚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1月25日   第 10 版)

买水电、缴社保、乘高铁、就医挂号……一部手机就能办妥,这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创新应用场景正在逐步实现,让老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成为政务工作的日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苏娜谈及数字政府建设为老百姓带来的便利时介绍,近年来,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进为民办实事、惠企优服务等工作部署,以民生的“小切口”来撬动政务服务效能的“大提升”,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以来,“高效办成一件事”两批21项重点事项清单正加速落地,其中10项与老百姓个人生活息息相关,聚焦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包括出生、入学、退休、安居、就业、教育等方面,让老百姓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苏娜表示,总体来说,数字政府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制度机制上不断健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形成了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总枢纽”,标准体系规范已基本形成,政务数据共享清单机制持续完善;数字赋能的成效日益显著,各地区各部门紧扣企业和群众的需求,把问题点需求点转化为数字政府履职的着力点,数字机关建设深入开展,机关的办文、办会和办事已经实现“网上办”和“掌上办”,数字化、智慧化监管加快推进,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基础支撑明显增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持续优化,政务数据底座的功能不断增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将进一步深化,我们还应看到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数据底账不全、共享意愿不强、面临安全挑战等短板。”对此,苏娜建议,要从应用场景、绩效考评、技术创新三个方面着力深化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创建一批示范典型共享场景应用,激发数据共享动力,深度激发数据价值释放;加强绩效考评管理,将其作为下一年度安排政府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的重要依据,并对未达标任务实施督查督办;引入可信数据空间、隐私计算等技术,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等共享形式,并强化安全手段建设实现数据流转过程的安全分段追溯。

此外,基于数字政府建设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苏娜认为,未来还要统筹完善体制机制供给:一方面,完善“集中领导、多元协作”的统筹体制,充分发挥首席数据官、工作专班、专家委员会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抓好督促落实,扎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另一方面,完善“建管运”全流程管理机制,进一步通过“统筹项目资源”“统筹考核管理”“统筹人才要素”完善相应配套机制和制度,实现项目“全流程”监管、目标“全闭环”考核、人才“全方位”保障与建设成果“一地创新、多地复用”,形成强有力的组合推进措施,打造一体化高效运行的数字政府支撑体系。

在深化推进业务流程变革方面,苏娜建议,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聚焦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加强整体设计,推动模式创新,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此外,聚焦优化完善端到端闭环业务流程,深化实施社会管理“一网统管”,优先整合“12345热线、城管、综治”等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决策分析、指挥调度、基层治理等,构建一批典型应用;深化实施行政办公“一网协同”,建设贯穿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互联互通、同步联动的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实现政府内部业务系统贯通协同,提高政府行政办公效率。

同时,苏娜建议,还要以创新推动数据要素赋能,探索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基于政务数据资源打造模型即服务(MaaS),集约化推进构建政务大模型应用;不断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优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构建共性应用支撑能力,以标准化、平台化方式,提供自主调用、灵活配置的共性技术工具,满足数字政府“共性特征强、复用范围广”的场景应用需求;强化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着眼于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健全关键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等网络安全保障,制定落实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分级防护等数据安全保护制度等,构建多维纵深安全技术防护体系。

2024-11-25 本报记者 杨岚 ——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苏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0616.html 1 提速数字政府建设 让群众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70,61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