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些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纺织等行业仍占世界产能的绝大多数,也是贡献我国GDP、就业的重要力量。传统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既关乎社会发展的稳定,也关乎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谈及传统行业如何更好提升新质生产力,一直从事纺织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包括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等方面,要解决当下传统产业的困局,就需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他认为,一是引进其他相关行业的最新技术来融合发展;二是针对新技术条件对要素配置进行重构。
成立于1987年的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缝纫线制造企业。陈晓林告诉记者,湖北枫树线业正是由于持续技改扩规,探索数实融合,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北枫树线业每期改造从厂房设计到设备选型都是瞄准行业最高水平,选用行业最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形成多个信息系统的高效协调,现在已形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质量控制,可追溯性的现代化智能纺纱工厂。目前,湖北枫树线业的产品已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在陈晓林看来,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有力的推动者。作为传统企业更应开拓创新,加强技术研发攻关,不断延链补链强链。
“首先是以新质生产力提升产品质量。”陈晓林表示,不论是将新技术直接应用到产品上,通过改进产品性能满足用户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还是将当前快速发展的自动化、实时在线检测、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生产制造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都是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让“中国制造”产品质量早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才能使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与其在全球制造业所占比重,以及全球工业强国的身份相适应,才能进一步擦亮“中国制造”的名片。
因此,在陈晓林看来,应用新质生产力创新组织平台就成为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过去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还是后来的移动互联网,以及近两年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深刻影响了企业的营销方式、生产组织方式以及与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模式。“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场景、消费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即使最传统的行业也开始与新技术尝试更深入地融合,传统行业开始与新兴技术相互借力、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实时数据采集更加丰富,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方式也更加准确,这些都给企业建立数据平台、创新业务组织方式等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陈晓林认为,这些看似微小切口的创新最初对企业业务的改变,或者在解决行业具体问题上可能影响甚微,但随着时间推移,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当提升企业内部业务水平的新平台或者行业跨企业间新的业务平台出现时,传统产业也应借势实现升级,拥抱创新组织平台。
传统行业并不意味着企业、业务开展方式也一直保持传统。相反,随着需求的快速变化和社会的快速变迁,更需要引进更多的创新元素。为此,陈晓林建议,一方面应鼓励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开拓创新,提高装备水平;另一方面对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等必需的关键设备适当放宽进口限制,合理调整进口免税设备目录,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税率。同时,应加强产业引导,进一步推动工业智能化、信息化融合。
对传统行业民营企业技术改造,陈晓林则希望政府主动引导、强化服务,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民营企业深度融合升级。但他也强调,作为传统企业自身也应利用先进智能化、信息化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工艺设备现代化,发挥传统企业的自身能动性,为加快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