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民意

为人民服务要三问于民

钟祖荣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0月21日   第 10 版)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两句话,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是走群众路线的表现。现在我认为还要再加一句,叫“问效于民”,即工作的效果如何,也要问人民群众,听他们的评价和反馈,看他们是否满意,是否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什么要加这一句?归结一句话,是完整性的需要。需要、办法、效果,这三个环节是我们办事的一个完整过程。首先是群众的需要,我们要去问,去调查,然后把群众的需要变成我们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如果我们不问需要,办的事情与群众的需要不对应,就失去了我们奋斗的价值。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长期和短期需要,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现在我们有一种现象,就是想当然地判断人民群众的需要,调查不够深入和具体,差异性精准性不够,或者以前做过调查现在没有调查,需要可能改变了,所以设计的很多工作,由于针对性不够其效果就大打折扣。只是一味提供、一味做事,好像很敬业很辛苦,其实并没有真正满足群众的需要。

了解了需要,设计了目标任务,但怎么去实现?同样要向群众征求意见和办法。因为群众是切身利益者,身处其中,他们会去想怎么才能实现和满足;因为群众人多势众,他们是实践者,所以群众是最有智慧的,是最聪明的,经验多智慧多主意多,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就能找到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许多干部,习惯于凭借理论、经验,凭借自己的想法,想当然地设计方案设计政策,不做深入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结果往往行不通、出问题出障碍。

问了需、问了计,是不是效果自然就好了?如果问了这两点,效果自然就好,是必然结果,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问效了,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了。但是是不是这样就对呢?不一定。因为需要和计策都来自群众,之后我们的干部领导都还要进行集中,进行设计。但集中了需要,集中了意见,计划是否科学可行,措施是否得力恰当,推进是否有序到位,资源是否足够保障,这些都是影响效果的因素。也就是说,影响效果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再者,行动计划实施后,惠及了多少人,惠及了哪些人,大家是否都感受到了,感受是否都一样,这些都是需要调查询问才能了解,因此要多对工作的效果进行了解。政府的许多工作,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开展满意度调查,实际就是在问效于民。

现在政府的工作,注重施政,注重实施,注重供给,注重服务,但总的来说对效果了解较少。干部在总结工作、汇报工作时,做了什么说得很清楚,但效果如何往往是说不清楚的。因为很多单位部门,都缺乏一套信息反馈、追踪问效的机制和办法。现在我们重视人大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大家会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但效果如何,不是监督能够替代的,还需要一套方法去了解和评价。

所以,如果从头到尾,我们都与人民群众进行了信息的对接,过程信息完整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宗旨就能够更好地实现了。

因此,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即从头到尾都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完整过程。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要总结形成一套问需、问计、问效的方法、工具、手段,使三问的效果更加到位有效。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2024-10-21 钟祖荣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910.html 1 为人民服务要三问于民 68,91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