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委员风采

一个人与一条街

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吴天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0月16日   第 06 版)

张建华(右二)在宁波江北老外滩街区调研。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张建华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政协常委,宁波市江北区外滩商会副会长。

很多人对上海外滩耳熟能详,却很少有人知道,宁波也有个老外滩。

1844年,宁波开埠,英、美、法、德等国随即在宁波的甬江边上强划土地,设立领事馆、修建住宅区与商务区,名为“外滩”。2023年,宁波老外滩获评国家级示范步行街,这条百年老街才为更多人所熟知。

历史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商业与文化在此处交融……历经百年风霜的宁波老外滩,如今依旧保持了当年十里洋场的风貌。漫步在街区,徐徐江风吹拂在脸上,五彩缤纷的霓虹被点亮,映在岸边的欧式建筑上,别有一番异域风情。“这便是我打从心底喜欢这里的原因。”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政协常委、外滩商会副会长张建华如是说。

街区里的“亲历者”

“宁波老外滩无论从地理位置、历史内涵、建筑特色都应该成为宁波乃至全国不可替代的一个文化符号。”一聊起宁波老外滩的故事,张建华很快打开了话匣子,“以老外滩为主区域的外滩街区,保留的大量文保建筑,不仅成为展示宁波这座古城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瑰宝,也是见证开放宁波海纳百川气派的窗口。”

2004年,还在创业初期的张建华一眼“相中”了宁波老外滩,决定将这里作为自己的“落脚点”。

从当时街区里静待开发的老街巷口,再到如今获评“国字号”头衔的宁波老外滩街区,张建华谦虚地称自己为“亲历者”:“当时一起入驻街区的商户中,如今还留在这里的并不多,我是其中一个。”

2014年,张建华成为江北区政协委员。有了这个新身份后,张建华积极履职尽责,提交了一系列关于宁波老外滩的建议和提案,也参与了街区里的每一次改建和更新。

彼时,“月光经济”发展受到重视。作为政协委员,张建华多次组织商会成员召开座谈会。“外滩停车难问题应该考虑一下”;“市政方面是否能再完善”……一次次座谈会上,商户代表都会提出不少好建议。每一次,张建华都会将建议认真记录下来。

“商户们如果共同参与到其中,势必能推动老外滩街区的再升级。”张建华还和商会成员们一拍即合,在老外滩街区里“自掏腰包”打造街区亮化工程,将街区入口和重点区域内安上灯光,向市民展示了老外滩独特的夜色魅力。

2020年6月,宁波老外滩街区被列入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自此,老外滩的变化安上了“加速器”。

改造提升的“建设者”

在旁人看来,张建华早已将工作和生活都融入了这个街区。作为这个国家级步行街的“建设者”之一,在入选改造试点后,张建华紧接着提交了《关于建设泛老外滩国际社区的提案》。

“当时,街区业态还比较单一,除酒吧外,没有形成其他特色产业,同时,城市功能不够丰富、交通组织不够合理。”张建华在搜集了街区商户的集体建议后,将一个个问题在提案中提出。

作为街区商户的“代言人”,张建华努力当好政府部门和商户之间沟通的桥梁。“街区改造难免对商户的经营产生一些影响,但为了街区更好发展,我们也全力说服商户们去克服这些‘阵痛’。”

新入驻的商家装修有噪声困扰,餐饮商户存在油烟污染问题,还有酒吧业态在夜间产生的噪音较大……张建华便叫来了街区的各级分管部门、业委会、商户代表等一起,坐下来商谈解决方案。“只有把监管放在前面,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张建华牵头准备了《环保承诺书》,将物业职责、商户责任等问题一一写清楚,入驻商户必须先签订承诺书才可以动工装修。“现在,如果有周边居民反映噪声问题,物业人员会立刻上门去提醒,大家都愿意理解和支持。”

张建华还和外滩街道履职小组的委员们一起,针对“国际社区”所欠缺的配套服务、交流活动提出了多条建议。他主动参与了江北区政协关于“高质量打造老外滩国际人文客厅”的课题调研,对照国内知名特色街区,对老外滩街区在管理体制建设、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国际特色业态布局、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的多项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张建华更习惯于细微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今年初的一次委员议事活动中,张建华在走访调研老外滩街区商户后提出,作为外国友人集中消费的场景之一,可以在街区商户中推广外币支付,为来甬的外国友人营造更优质便捷的支付消费环境。如今,街区的23家商户先后启用了外币支付服务,宁波老外滩也以其国际化的独特“气质”、完善的涉外生活配套服务、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活动,广受外国友人好评,成为了外国友人“打卡”宁波的首选之地。

看似只是街区提升上的“小细节”,但背后是张建华在聚焦街区发展和紧贴民生上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的一个缩影。

“做政协委员,首先得做一个社会上的有心人,以良好的社会责任认真履职,践行职责。政协委员的身份也给了我更大更广阔的平台去展示自己,希望能通过政协的履职平台,以自己的所知所想,为街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区域的社会经济民生出一份力。”张建华说。

2024-10-16 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吴天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682.html 1 一个人与一条街 68,68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