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社会上的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以下统称“能工巧匠”)具有高超的实践操作能力,聘请他们担任专业课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2022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职业学校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通过担任专职或者兼职专业课教师、设立工作室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能传承等工作。
但调研发现,公办职业教育学校在聘任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师时仍存在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
一、入职门槛过高,想招的人进不来。一是年龄要求高。普遍要求在45周岁以下,部分高级人才可放宽至50周岁以下。二是学历要求高。普遍要求为大专以上。
二、学校缺乏自主权,进来的人留不久。一是没有编制名额。二是入职后续要求高。如人社部门根据教师法的规定,要求被聘人员入职后两年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三、考试条件偏高,拟招的人考不了。一是笔试学历条件偏高。二是面试缺乏单独评价体系。主要以教学设计、说课或试课能力等为主,不考查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水平。
四、晋升渠道受阻,留下的人升不了。一是原有证书不被认可。无法在校内享受相应晋升政策或待遇。二是评审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学校在评选教学名师、教学骨干时,普遍以教师资格证、教学业绩为前提。另一方面,在教师职称晋升评审时,有班主任年限、课题、教育类论文发表等要求。
建议:一、优化教师资格证考试方式。一是调整学历条件。教育部考试中心修改报考学历条件,对取得高级工和初级职称报考者视为具有大专学历,取得技师和中级职称者视为具有本科学历。二是优化面试条件。单独设置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课教师面试评价体系,考评上以专业实操能力、带徒能力为主,弱化对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的考核。
二、出台一揽子鼓励政策。教育部、人社部等以新职业教育法实施为契机,联合出台《关于鼓励职业教育学校聘任社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师的通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内容:适当降低能工巧匠入职门槛,如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给予学校更多自主权,如下放一定经费保障权与编制自主权;适当优化教师晋升评估体系,如完善优化能工巧匠职务(职称)评聘制度及入职后的晋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