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一条小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条小巷名叫石榴巷,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说,石榴巷寓意着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它是村民们对“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解和诠释。
达西村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尉犁县城边上。
走进石榴巷,巷道两侧矗立着错落有致红白相间的别墅群;色彩艳丽的手绘墙上,描绘了达西村乡村振兴、家风家训的主题;“民族团结典型之家”“自主创业之家”“养殖能手”......每家小院都树立了写满故事的“标识牌”,遇见的每一位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小巷故事多得就像石榴籽,这里的各族群众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当地工作人员表示,小巷里互嵌式居住着18户维吾尔族、汉族村民。他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创业、增收致富。
巷子北头的吐尔逊·司马义家,1998年收养了一名弃婴。二十多年如一日,患有癫痫病的弃婴被这位“爸爸”和家人照顾得很好,一家人用真情演绎、传递着人间大爱,群众给小院取名叫“无私大爱之家”。
巷子的西头,是“民族团结典型之家”,诉说着郭宗俊和维吾尔族“哒哒”艾沙·吾守尔互帮互助、亲如一家、民族团结的故事。
1992年,只身从老家河南来尉犁县打工的郭宗俊,在建筑工地上做水泥工维持生计。村干部艾沙得知他在尉犁县连安身住所都没有,便将他带到自己家中先安顿下来。后来,郭宗俊在村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组建了工程队,生意越做越大。他决定在达西村定居落户,并在村里盖起了属于自己的房屋庭院。1999年,艾沙的儿子在去轮台县拉煤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郭宗俊在照顾和安慰艾沙夫妇时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你们就是我在新疆的父母。”每周,郭宗俊都要去艾沙家两三次,两家人的亲情一直延续到现在。
村民阿不力克木·木沙家有一张全家福,那是村民刘存河2012年古尔邦节来他家时照的。阿不力克木·木沙和刘存河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两家经常举办家庭聚餐,像兄弟一样。后来在“万户结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阿不力克木和刘存河“亲上加亲”再次结为民族团结对子。
据了解,达西村现在已有318户村民结成民族团结对子。
巷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而达西村石榴巷经过历史的洗礼,每一条街巷都写满了故事,记录着各族群众民族团结的点点滴滴。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生动地谱写了民族团结乐章,像一首老歌,从小巷里,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音符传递到千万人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