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委员风采

刘洪悦:

平板支撑中

本报记者 韩雪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06日   第 06 版)

刘洪悦(左二)在健康养生节目现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刘洪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制作人,全国红丝带大使,全国中医药推广大使,全国精神卫生宣传大使,曾获北京五四青年奖章。

■ 撑住

“各位好!欢迎收看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我是悦悦……”“各位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我是大医生》……”

从屏幕中的养生节目里走出来,走进3月的北方阳光下,沿着人民大会堂长台阶一路走来的刘洪悦,不时被委员、记者当中的观众认出来,礼貌地停留、微笑着合影、谦虚地告别……

出现在大会堂前的刘洪悦,此时的身份是全国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委员,她本人比屏幕上看起来更高更瘦。因为参加全国两会,这位繁忙的电视人得以从周期短、任务重的节目生产任务中短暂抽身几日。

暂时的剥离,让她更清醒地观照到当前的自己:“在电视这个行业,就像做平板支撑。趴在地上撑起来的时候,很累。但要撑住了,更累。在撑的这段时间里,谁都希望能撑得久一点,且动作不变形,各方面能达到一个可持续性。”

刘洪悦留意到,有委员在大会发言中呼吁“完善落实生育支持政策”的同时并专门提到:“有职业中断经历的女性中,因‘生育或照料孩子’而中断的占60%。近83%的全职妈妈有再就业打算,期待提高就业技能、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

同为女性,刘洪悦更能共情到这个性别群体在职场内外承受的种种压力:“女性到了一定状态,想要维持向上的状态和持续高的水准,是要付出更多的。尤其对于要兼顾家庭、育儿的女性来说,压力就更大了。”

目前的刘洪悦,正处在一个努力撑住的阶段。

撑住,是对抗重力,需要提劲向上。因此,小到每期节目一录完,作为主持人的她会立刻复盘:按照观众的收视习惯和当天嘉宾的表述情况,把可以放大的点、压缩的点,哪里节奏可以提快、哪里应当放慢,都一一跟导演讲,确保剪辑的方向能够呈现节目的精彩。

大到做制作人、当总导演,刘洪悦也习惯亲自经手、整体操控:从一开始的舞美搭建起,她就在现场。台上的每个位置她都要走一遍,哪里有起伏不平可能带来隐患的,立刻找人解决。3万多字的台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改。甚至有一些节目的脚本,她自己上手写……承担这些边界不那么清晰的“额外”工作,她很平静:“既然要做这件事,就不要把你能做的事情,因为工种分配不同,推给别人。你既然做了,就要对它的呈现负全责。”

■ 反差

做健康养生类节目的15年,刘洪悦也一直在做面向老年人的公益活动:逢年过节跑养老院主持联欢会,看望住在那里的爷爷奶奶,陪他们聊聊天。

与其主持风格的清新、活泼形成反差的,是刘洪悦对于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的现实关切和不懈努力。

今年,刘洪悦的首件提案,就与她在基层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那里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有关。

“72岁李奶奶在一次摔伤之后只能卧床,同住的女儿女婿负责照顾老人饮食起居。由于卧床失能老人的照顾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几个月之后当老人情况告急、家属不得已求助养老机构提供居家养老照护,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掀开老人的被子,一股腐臭扑鼻而来。养老照护人员只能用剪刀把褥疮导致的腐肉从被褥上剪下来,才能帮助老人翻身擦拭处理伤口……”

再问及老人家的情况,刘洪悦黯然回答:“送到医院之后4个月就没了。”

养老诉求人群与养老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巨大缺口,如果不能及时干预,鼓励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护理行业,未来这方面的缺口会越来越大。调研中,刘洪悦更直接感受到年轻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困惑:“家里人觉得这份工作不体面,是伺候人的活。社会上也总质疑我们在养老院是不是打骂虐待老人了。”

这引发了刘洪悦作为媒体人的思考:“一条社会新闻,确实可以让大家看到一些现存的漏洞。但作为媒体人是要有良知的,不能为了流量而简单地去发酵,一些负面信息的网络流量带来的冲击往往是整体性的。养老院打老人的视频曝出后,整个养老照顾行业那些默默耕耘的人就面临着舆论危机;老师跟学生谈恋爱或者老师打学生的新闻出来后,整个行业的教师都会被质疑……我们的舆论报道角度,应该给这些做着平凡而伟大工作的人们多一些正向报道。”

红丝带,是艾滋病的国际符号。作为7年的中国红丝带大使,刘洪悦关注到:“我国每年新报告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从2010年的794例上升至2019年的3422例,年龄以18-22岁为主。”在2023年的全国两会上,刚刚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她带来一件《关于拍摄青少年性教育系列宣教短视频的提案》。去年,提案立案后,得到了国家疾控局、中国科协、国家广电总局等单位的办理,拍摄了6条宣传片。在宣传片中,谈及人们一贯难以启齿的性教育,刘洪悦认真地发问,专家们准确地作答。她坦坦荡荡地说:“性教育三个字,一点都不烫嘴。你不大大方方地说,孩子们获得性知识的来源就是那些暴力色情的视频,与性有关的恶性事件就不会减少。”

■ 真实

置顶在刘洪悦朋友圈的,是她观看一部盲人登顶珠峰纪录片后的练笔,她对纪录片的不吝赞肯更多源于其真实性,“最接近表达的最初意图:接近真实、交换真实、拼凑全貌、获得信息……”

真实,也是做新闻的追求。上大学时,刘洪悦学的是国际新闻传播专业。老师说过:“媒体行业不用教别人得出结论,你只要真实呈现就好了。”

从进入电视台的第一天起,刘洪悦就带着摄像出去拍片、写稿、进机房做后期,采编播全程都是自己做。几年认认真真地跑新闻、写稿子、做片子,积累下来一股底气:“记者怎么能把话筒里面传出来的声音交给别人?一定是自己。”但在这个过程中,她也迷失过方向,也会自我否定,还曾悲观地想:“我在这个行业里不会有空间、不会有机会了。”

每个时期的年轻人,要想找准方向都不容易。刘洪悦幸运的是,“在我20多岁的时候,被动选择进入了健康领域,走着走着就知道怎么走了。”

在当时,从记者转做健康节目主持人,又是一条新的赛道。“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该经历的职业焦虑、容貌焦虑,我哪一样也没落下过。”从外貌到发音到专业甚至站姿,站在台前的刘洪悦一直在审视和质疑中,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定位。

“我何止是不懂医,我也没有学过专业主持,我一个学新闻的,到底该怎么办?365天连轴转的压力,就我一个主持人,真是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就只能把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和不怕别人笑话的精神拿了出来。”

因而在当时的养生节目现场,所有人听着刘洪悦这样去提问:“老师,这个问题我真的没听懂,您看是不是这个意思……”而恰恰这份真实,打动了观众。

让她撑起来的,还有不断的坚持,“曾经有一个冬天,我连外面是什么天气都不知道,录制从白天到黑夜,出棚时天已经黑了。我都不知道那一个冬天有没有刮风下雪。”

从一开始的“你怎么能这么主持”到现在的“还得是悦悦”,该怎么改变别人的评价?

“就是坚持做自己。一件事情你如果认真地去坚持,它才有可能变成你能去成就的事情。”哪怕刘洪悦今天穿着十年前主持节目时的衣服,也可以做出全中国数一数二的健康节目:“这份底气从哪来?我不断地在这条路上摸索、改进。这就和我们的国家不断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一样,底气又从哪来?来自我们每一天、每一个人扎扎实实的努力。”

■ 修正

主持人是个必须在镜头前呈现出自信的职业。刚做这行时,刘洪悦每天都会做噩梦,梦见摄影机对好了,导播倒数了,自己一句词也想不出来。今天,从大量且密集的访谈实战中“厮杀”出来的主持人早已有了应对心得:“会不会忘词?背才会忘,交谈就不会!”

刘洪悦在节目里采访过很多癌症患者,对于这些暂时没有很好办法医治的患者,医生鼓励他们“带癌生存”、积极面对,把肿瘤当成身体的一部分,不使用杀伤力很强的武器做针对性很强的打击,而是通过饮食、运动和中医疗法来调理身体这个整体。因而有很多奇迹发生在这些患者身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坚持调理下来,肿瘤缩小甚至消失的也大有人在。

人类的痛苦大同小异,而做新闻的一大好处在于,能时不时通过观察别人,达到开解自身的目的。她因而体悟到:“我们的弱点、缺点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妄求消灭瑕疵,只求随着岁月和练习能点滴改善和进步,这就是非常积极的应对办法了。”

日常有写作习惯的刘洪悦,一部分的人生认识收入了《一场美梦》一书中。从小喜欢文学的小女孩,在保持阅读、保持吸收、保持学习的持续修正中,成为了一个经常性的思考者:“只要在任何一个地方觉得被启发和有所获,都是学习。”

新的修正,也发生在最近两年。这两年在政协,刘洪悦说自己看到了这世界更完整的面貌,还看到了深耕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之人,感受到自己每天都在学习吸收新的东西。以前做的关于性教育、预防宫颈癌、预防某一种具体疾病的科普,到今天会在某些时刻突然明白:“这是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层面上,作为一个青年委员团结界别群众、引领界别群众、服务界别群众的一项事业。虽然做的事还是一样的,但使命感、责任感变得不一样了,在整个蓝图当中的定位感也更强了。”

最近,刘洪悦依然忙碌,忙着结核病预防宣传、忙着肿瘤防治宣传、忙着人工智能和大健康结合的综艺节目,她又刚刚完成了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的双语主持任务。看着她在朋友圈里的一条条过程性记录,就想起她说过的:“没有什么关是过不去的,咬牙坚持过去就是了。”

2024-05-06 本报记者 韩雪 刘洪悦: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330.html 1 平板支撑中 61,33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