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别把孩子间的“玩笑”当“欺凌”

小摩擦恰是孩子学习社交的契机

郑丹娜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10日   第 11 版)

最近多个有关未成年人霸凌同学的恶性案件再次把学生欺凌的话题顶上热搜,这使得家长的神经不由自主地紧绷起来。哪怕是同学间的小玩笑、小摩擦,都可能会带来系列问题。

前几天下午放学时,我们学校大门口发生了这样一幕:三年级的蔡老师像往常一样组织学生有序放学,忽然,家长中传来一声怒吼,“你怎么打人呀!”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老人怒目圆睁,正大声斥责男孩小明。此时,小明家长还没到,小明面对老人的怒斥吓得小脸变了色,老师赶紧冲过去把孩子拉到一边,对老人说:“您别着急,是什么情况,我来解决……”老人根本不听劝,一边生气地对老师大声说,“这叫欺负人,不能惯孩子这毛病……”一边数落自己的孙子小昊,“你干嘛不还手?”老师和其他家长一再劝说,老人才停住。经询问才知道,原来在放学的路队中,小明的书包碰到了老人的孙子小昊,小昊用手打了小明一下,小明又回了小昊一下。可巧,小明的手伸向小昊的一瞬间正好被站在队伍边上的小昊姥爷看到,老人以为小明在欺负自己的孙子,立刻发火。经过老师耐心调解,两个孩子互相道歉,很快和好如初,老人也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刚刚太冲动了,就是被网传的学生欺凌给吓的……

的确,网络是个放大器,那些霸凌同学的恶性事件让人们唏嘘不已,且神经高度敏感。

但,成人必须意识到:小学生正处于感知交往的关键期,在学校不仅仅要学习知识,更要进行社会化成长。人与人相处中,不仅会有友谊、温暖、快乐,也难免会有碰撞、摩擦和难过。面对一般性的同学之间的小摩擦,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是帮孩子学会判断,懂得玩笑有分寸。

前段时间,学校的儿童哲学课上老师以“一位同学往另一位同学的杯子里悄悄放了一根铅笔芯”为例,引发了孩子们对“什么是欺负”展开讨论。老师和孩子们一同列举了一些行为,比如踢人、打人、推人、用脚绊人、骂人、传谣、挖苦人等,让孩子们体会面对这些行为时的感受,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分辨“什么是欺负”“什么是玩笑”。孩子们在讨论中总结了判断“被人欺负”的四个必要条件:身体上的伤害;精神和心理上让人感到不舒服;以大欺小或以强欺弱等力量上的不均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行为上是“故意为之”。

我觉得这样的讨论十分必要,孩子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认知期,辨识能力低,引导孩子在讨论交流中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开玩笑有分寸,同时提升辨析力,准确判断对方是在“玩笑”还是“欺负”,既要开得起玩笑,也要懂得自我保护。

二是引导孩子学会交朋友。性格内向的孩子,特别需要关注。因为内向的孩子可能缺少朋友,独来独往容易成为学生欺凌的对象。因此,孩子家长、老师要引导孩子交朋友,尤其要帮助内向的孩子有朋友。比如小瑞小学五年级从异地转学到北京,面对陌生的环境有些胆怯,姥姥在寒假帮小瑞介绍了几个新学校的小伙伴,鼓励小瑞和同学一起在家里做游戏,分享好吃的。开学以后他已经交上了好几个好朋友,在学校里完全没有孤独感和陌生感。

除了性格内向的孩子需要关注,有些孩子淘气拔尖,不懂谦让,也需要关注。比如林林经常和同学有摩擦,尤其是和蒙蒙性格不合,每天小事不断。我和两位妈妈商量后想了一个办法:我准备了一个鸡毛毽,找到淘气的林林,对他说:“这是蒙蒙托我送给你的,他让我转告你,今天打着你的胳膊了,很不好意思,他想和你成为朋友……”听到这里,林林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其实是我先打蒙蒙的,我错了,以后我不打人了,我也有个毽子,送给蒙蒙行吗?”第二天,林林将自己漂亮的鸡毛毽送给了蒙蒙,还真诚道歉。两个毽子将两颗稚嫩的心连在了一起,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三要鼓励孩子借助老师的力量。说到这,我想起了自己任教班级发生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天,小女孩珺珺给我写了一段悄悄话:

“今天上操时,我后面的泽泽总朝我身上吐唾沫,我想我不能动,不然会给集体抹黑的,我只好往前挪了挪,可是他还是吐。都吐到我手上了,我想,我不能抹到他脸上去,我只好在地上擦了擦。到该回班的时候,他终于不再吐了,走到老师身边我想,我不能告老师,不然他会受到批评的。”这事儿是珺珺妈妈引导孩子要把委屈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解决。

后来,我在全班面前读了珺珺这篇“悄悄话”,只是把“泽泽”的名字隐去,改成“一个小男孩”,同时,我还引导孩子们善待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后来,泽泽悄悄给珺珺写了道歉的“悄悄话”,还送给珺珺一颗自己亲手折叠的星星,表示想和珺珺成为朋友。

妈妈的引导、老师的教育,帮助小姑娘化解了焦虑,也让淘气的小男孩认识到了错误,懂得了尊重,两个孩子都得到了成长。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孩子在成长中要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建立关系,父母作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要引导孩子们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环境。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书记兼校长)

2024-04-10 郑丹娜 小摩擦恰是孩子学习社交的契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266.html 1 别把孩子间的“玩笑”当“欺凌” 60,2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