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慈善周刊

民进中央建议:

推动构建高质量孤独症关爱支持体系

本报记者 赵莹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02日   第 10 版)

◀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公益宣传活动在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碧波岛景区举行。活动由平谷区残疾人联合会主办,平谷区小雨滴儿童行为矫正中心、北京市小雨滴社区青少年成长促进中心承办,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关注孤独症群体,为他们创造更加包容有爱的环境。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他们有着明亮的眼睛,却不愿和你对视;他们有着动听的嗓音,却难以和你交流;他们并非不愿与他人互动,而是需要我们以更加耐心和理解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他们,是孤独症患者,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过1000万人。面对这一发生于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如何给予孤独症患者足够的关爱、支持与帮助,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温暖、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不仅来自社会的公益力量脚步不停,全国政协委员也在为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的迫切需求积极发声。

——编者

我国近年来对孤独症康复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孤独症患者的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等因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出,这一领域尚存在政策不完善、行业痛点多、人才缺口大等问题短板,亟须从“粗放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在走访调研中,民进中央发现,我国孤独症全周期关爱支持体系尚不完善。康复教育服务以0—6岁患者为主,6岁以上患者很难在义务教育机构享受融合教育,又很难找到市场化的大龄孤独症患者服务机构。绝大多数大龄孤独症患者不得不终身依赖家庭,家长年迈或去世后没有社会化的解决方案可供选择,成为孤独症患者家庭的“终极焦虑”。

此外,我国孤独症康复教育行业尚无国家统一标准,服务机构、从业资格、干预方法、服务质量等方面标准不完备,无法有效促进行业机构提供高水平规范化服务,行业主体良莠不齐,从业人员队伍短板突出,专业化人员流失率高,服务模式和干预方法缺乏科学指导,干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与此同时,孤独症关爱体系建设规划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出台针对孤独症关爱支持体系建设的专项规划,出台相关政策的地区也大都只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关爱服务,缺乏科学缜密、系统全面、着眼长远的孤独症患者全周期关爱支持体系建设规划布局。

围绕存在的问题,民进中央建议,首先是要加强政策示范,完善孤独症关爱支持体系建设。

具体而言,建议0—6岁康复补贴扩大政策覆盖面,从加大筛查力度、严格确诊标准、简化补贴手续、纳入“一网通办”等着手,推动政策应享尽享。在义务教育阶段,着力破除融合教育困境,依托领军机构开发融合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加强头部机构向普通学校、特教学校、职业学校资源输出、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支撑。支持大龄孤独症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托养服务和家庭支持服务。着力于大龄孤独症患者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加强特殊岗位和就业机会的开发,探索建立庇护性就业机制,多措并举开辟孤独症患者就业新路径。

其次是加强标准引领,建立孤独症康复教育服务标准体系。鼓励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系统建立地方标准,引领和促进全国标准形成,推动孤独症服务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升级。相关部门加强引导支持,协同更多机构和组织共同推动标准建设。

民进中央还建议加强规划牵引,制定全国孤独症关爱支持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在全国建立引领示范样本,在已有基础上谋划长远发展目标、丰富政策框架、细化行业发展路线图,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孤独症诊断干预、关爱服务、支持保障体系。

2024-04-02 本报记者 赵莹莹 民进中央建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9925.html 1 推动构建高质量孤独症关爱支持体系 59,9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