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全国政协常委,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以江苏省为例说,近年来,江苏通过率先启动“两业融合”试点工作,“融合+创新”组合效应初步显现,但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部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意愿不够、能力不足。对于部分制造业企业而言,由于自身盈利能力总体偏弱、核心技术缺乏,对人才、品牌、技术专利等优质资源的储备有限,融合发展能力偏弱。同时,顾虑到服务化转型的投入资金较大、效果不可预知,转型意愿较低。虽然一些制造业企业也积极尝试将服务流程渗透到生产链条,但更多的仅是简单 “嫁接”“相加”,并未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同时推动“两业融合”的顶层引导还需进一步聚焦。国家层面2019年出台《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主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区域、企业、集群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融合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两业融合”已经进入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需要进一步抓住“制造业服务化”这一关键核心,进行创新性政策引导。“最重要的是缺乏‘两业融合’扶持政策工具箱。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两业融合’发展所带来的边缘性新问题在监管与服务上容易出现重叠矛盾,政策供给如金融、税收、用地等,存在管理边界不清晰等问题,导致政策供给不够健全和精准。”程永波补充道。
如何破解“两业融合”面临的问题,给予“两业融合”更多政策支持?程永波表示,一是探索“以点带面”的路径引导,在国家层面开展“两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服务型制造是“两业融合”的核心内容,通过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企业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不断延伸和提升价值链,塑造竞争新优势。建议在国家层面支持江苏等制造业发达地区开展“两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聚焦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在领军企业示范引领、应用场景案例推广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各具地方特色的制造业服务化新机制、新模式。二是给予融合型企业更多政策扶持,尤其在税收方面进行突破性尝试。设立由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两业融合”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等新型业务,向“两业融合”企业和项目提供适应其生产和建设周期特点的金融产品服务。支持在江苏等制造业发达地区探索“两业融合”企业服务性业务的单独计税方法,给予服务型收入的税制优惠,为企业提供精细、智能、便捷的定制性税收服务。三是推广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加快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模式创新。支持在江苏等地方推广北京、上海试点性政策所形成的创新型产业用地模式,探索弹性可控的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机制,在工业用地大类下增设“两业融合”型用地,其概念界定为兼具制造生产与研发、设计、检测等服务环节及其配套设施用地。同时,将其作为一种政策性用地,地价应处于商办和工业用地之间,并在前端严格产业准入要求(如“两业融合”业务占比、创新活动等),后端分阶段进行达产绩效评估,从而满足“两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