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力增强、人民富裕,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建议:
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充分挖掘、整理、利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活态遗产等,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的文旅融合示范景区景点。
优化提升旅游产品供给,着力开发文旅精品线路。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开发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以景区为平台、游客为主体、群众为基础、文化为纽带,把旅游与民族节庆活动结合起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景区景点搭建平台,开展游客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民族游客欢聚一堂,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旅游过程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积极创新旅游发展业态,创建打造文旅融合样板。推进旅游与文化、科教、体育、商贸、康养等领域融合发展,着力创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综合带动效应。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深入挖掘各民族村落建筑、传统艺术等文化资源中的价值元素。
强化旅游文化宣传推广,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全国有一大批见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进步的标志性文化遗迹遗址,要充分利用这些重要载体,强化旅游文化宣传,运用现场展示、导游讲解、视频短片、歌舞艺术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广大游客讲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