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时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五个特性有其内在逻辑关系,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包容性是统一性与和平性的基础,没有包容就不会有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和平性是中华文明永恒的追求;创新性是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统一性、和平性、包容性共同铸就了各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意识,实现了中华文明在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和空间维度上的统一性。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又反哺了中华民族和平、包容、创新的文明特质。五个突出特性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成就了中华文明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深入挖掘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经济、历史、礼制、哲学、艺术、科技、社会等多重价值,在精神层面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必将成为未来的“古代”文明。因此,除了保护好古代文明的实证,还要保护好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留下的革命旧址、遗迹遗物和文献资料,保护好今天的“天宫”和“蛟龙”、飞机和高铁等现代文明,让未来的民众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必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总要求,在总结千百年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学”理论体系。加强文物保护的意义在于其价值挖掘和活化利用,让古老文明服务于新时代社会发展,让文化遗产蕴含的精神价值弘扬传承。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