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关注

记者手记

以星星之“火”点燃高质量发展之“炬”

本报记者 包松娅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13日   第 12 版)

早春三月,中国经济社会各个角落,高质量发展正成为各项事业的共同底色。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国“两会”,来自祖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政协委员们早已悄然“透出”了这一鲜明底色。

首先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之下,成为“两会”期间当仁不让的聚焦点。

“要继续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民营企业要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界委员从各自行业的点滴出发,提出真知灼见的同时,还切实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比如来自厦门航空的全国政协委员赵东,欣喜地告诉大家,在淄博、哈尔滨等成为热门旅游地以及五一、十一、暑期和春节假日经济的带动下,厦航的旅客运输有了大幅提升,“民航业稳步恢复,正是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生动写照。”再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大唐集团董事长邹磊,当大家都在讨论数字技术带来的发展动能时,他却从电力数据中“读取”了对经济增长的信心:大数据模型需要巨大的算力,而巨大的算力离不开强大的电力支撑。“去年我们的用电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用电量增长印证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

尽管经济界委员的讨论尽显中国经济发展的“脉动”,但假如你以为高质量发展只是经济界委员的“燎原之火”,那可能我们看得还不够远。

“优化科技的创新环境是一篇大文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应聚焦‘大科技创新’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坚持系统观念,把‘大科技创新’当成生态系统去思考。”“各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应由企业界、产业界和科技界共同提出需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跟踪机制并扩大市场资金介入支持,共同推动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在科技、科协等界别小组,委员们从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奠基出发,为技术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的强劲生产力出谋划策;

“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主力军和策源地,加强基础研究,关键在于加快建设科学完善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人才培养的作用,使学校成为培养高水平新质生产力人才的前沿阵地。”在教育界,委员们同样关心着如何产学研用结合,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事实证明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6天时间里,34个界别2100多名委员,带着所联系界别群众的心声,带着对发展的拳拳之心,通过履职尽责将星星之“火”汇聚成高质量发展之“炬”,随着“两会”结束,委员们回归各自工作岗位,这熊熊燃烧的火焰将燃烧得更加旺盛。

2024-03-13 本报记者 包松娅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8849.html 1 以星星之“火”点燃高质量发展之“炬” 58,84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