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把体育当作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送体育下基层有了向更深层次推进的基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说。
去年9月,鲍明晓参加了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的送体育下基层活动。活动组深入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湄潭县,黔东南州凯里市、台江县等地的10所中小学,开展体育教学及运动指导、捐赠相关体育器材等工作。活动中,孩子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热爱让鲍明晓印象深刻。
“送体育下基层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播撒体育的‘火种’,培养体育运动的后备人才。”鲍明晓说,在广袤的乡村地区,有许多身体素质好、热爱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他们是我国体育运动的后备力量。因此,鲍明晓认为,体育技术和体育知识帮扶是日后开展送体育下基层活动的努力方向。
“科学的培养模式不仅是体育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也是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鲍明晓说,目前,基层体育尤其是乡村体育出现了项目化、竞赛化特征,产生了对竞赛组织、裁判、场地丈量等人才需求,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能力培训,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可持续性。
“在向全民普及体育运动时,还要注意纠正一些不当观念。”鲍明晓说,很多人认为参与体育运动一定要奔着比赛、拿奖的目标,竞技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方面,但体育的生活化也很重要。要让民众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热爱运动,理解体育的拼搏精神,推动体育运动日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鲍明晓认为,送体育下基层还能激活乡村和社区活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大家聚在一起参与体育运动,实际上也是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提升社会凝聚力的过程。既能促进邻里和谐,又能对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