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广告

文旅融合 神秘湘西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06日   第 19 版)

矮寨大桥

十八洞

凤凰古城

在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腹地,有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可以漫步千年古镇,品味古城悠久的历史韵味;可以体验苗族赶秋、土家族舍巴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领略到浓郁的民俗风情。这里山水交融,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相互辉映,形成了“神秘湘西”的独特魅力。

文化旅游: 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门路”

近年来,湘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率先建成千亿产业总目标,依托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门路”,提出加快构建具有湘西特色的“1+5+X”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文旅、茶旅、农旅、体旅、工旅融合,不断放大“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百姓富”的综合效应。

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湘西州成立了州委文化旅游工作委员会和文旅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党委政府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领导统筹力度,出台了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等政策,制定了文化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了党委政府高位推动、部门分工协作、督查考核科学的旅游工作运行机制,推动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向文旅产业汇集,全州上下重视旅游、齐抓旅游、大兴旅游蔚然成风。

全州共创建生态文化旅游品牌400多个,等级旅游景区41个。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凤凰古城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花垣县十八洞村、凤凰县竹山村、吉首市隘口村、龙山县八面山……一大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景点,让更多游客走进乡村、体验乡味、记住乡愁。土家织锦、苗族银饰、苗绣等非遗工艺品生产带动就业近万人,成为了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70%左右,带动50多万人吃上“旅游饭”、过上新生活。

文旅赋能:

湘西州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湘西州扛牢首倡地政治责任,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坚持把文旅产业放在乡村振兴大格局中去谋划,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推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努力探索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湘西经验”,逐渐形成了“文化热、旅游火、全域美、百姓富”的生动局面。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浓郁民族风情、厚重历史文化,不断繁荣乡村文化,将文化“软实力”变为乡村振兴“硬支撑”。以红色文化赋能,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永顺塔卧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用活十八洞村、菖蒲塘村、矮寨大桥等红色资源,建设了国际减贫基地、全国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擦亮精准扶贫首倡地“新名片”。

同时,湘西州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产业融合。建立“文化旅游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村寨、当地村民融入文旅产业、参与经营服务、实现致富增收。凤凰县竹山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变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全国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案例,走出了一条旅游振兴乡村的新路子。龙山县八面山景区每年给村集体固定分红40万元。

构建生态文化保护区

实现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湘西州拥有非遗项目10大门类3200多项,有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苗族赶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8项,省级111项,州级247项。依托这些资源优势,湘西州全力推动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目的地。

通过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优势特色非遗资源,积极促进“非遗+旅游”“非遗+振兴”融合发展,先后出台了《湘西州非遗保护传承阵地管理办法》《湘西州非遗进景区支持办法》,成功打造了以《花开芙蓉——毕兹卡的狂欢》《凤凰样子》为代表的一批非遗旅游演艺节目,各类非遗文化节、非遗购物节、非遗馆、非遗工坊成为新的旅游网红打卡地,湘西苗绣、银饰等大量非遗项目从“展品”变“产品”。

湘西州还以非遗手工艺为抓手发展农村产业集群,实现村民家门口就近就业增收,促进了群众致富、乡村发展。湘西花垣县利用传统手工艺苗绣,实施“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通过苗绣产业发展带动300多名农村妇女返乡就业,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全州直接从事非遗商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

创新文旅场景业态模式

激发消费新活力

湘西州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中不断尝试,通过构建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功能。

按照“处处有旅游”“行行加旅游”的理念,湘西州将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相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产业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形成了研学游、展演游、康养游等新兴文化旅游业态。推动农旅融合,深化优秀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打造了保靖吕洞山黄金茶海、永顺万亩猕猴桃园等一批观光农业园区。推动工旅融合,积极引进、培育了以酒鬼酒为代表的湘西特色文化制造业企业。推动城乡融合,通过统筹谋划、联动推进,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一体发展,打造了十八洞村、八面山、竹山村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体旅融合,通过接续举办精品体育赛事,大力开发特色项目,拉动体育文化和旅游消费。湘西州吉首市以赛为媒、以体促旅,持续举办矮寨大桥马拉松赛、矮寨大桥自行车公开赛等,推出滑翔伞、攀岩、蹦极等多种户外旅游项目,大力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在创新业态方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推出了湘西苗绣、民族服饰、苗族银饰等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湘西有礼”文旅产品,打造了凤凰古城、里耶古城、老司城、芙蓉镇等一批民族风情浓郁的文化旅游品牌。此外,湘西州还大力发展文旅特色“夜间经济”,通过打造沅水画壁景区5D灯光秀、凤凰古城夜经济艺术灯光秀、吉首乾州古城景区大型灯光艺术展、湘西不夜城夜市等网红打卡地和文旅商综合体等,拓展消费市场,丰富消费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全州创建了多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湘西州的旅游吸引力,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据统计,湘西州拥有文旅产业链规上企业127家,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13.62%,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对湘西州经济的正面影响日益显现。

展望未来,湘西州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文旅产业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为地方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2024-03-06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8280.html 1 文旅融合 神秘湘西 58,28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