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周刊

厦门市农工党界别委员建言:

建好用好乡村博物馆

本报记者 照宁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22日   第 12 版)

“一座座乡土气息浓厚而又充满地方特色的乡村博物馆,能促进我市乡村文化建设,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但我们调研发现,一些乡村博物馆在建设和投用过程中存在投资规模大小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后续保障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1月10日,在厦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农工党界别委员们建议,建好用好乡村博物馆,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我国有大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在乡村地区,作为乡村历史文化的载体,乡村博物馆在传承乡村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近年来,厦门市重视乡村博物馆和乡村文物工作,组织编制了《闽南红砖建筑保护规划》,完成同安孔庙、莲塘别墅、瑞青宫等一批乡村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村史馆示范点,同时也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参与氛围,民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乡村博物馆,这为厦门市进一步建好用好乡村博物馆奠定了基础。

委员们提出,当前厦门市乡村博物馆建设、运营尚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缺乏整体规划与统筹协调机制,闽台民俗展示馆、红色主题教育馆等‘千馆一面’;场馆用地、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保障不足,运营人才缺口大,展陈形式停留在初级阶段;文商旅融合不够深入,未能形成文旅产业链,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实际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

为此,委员们建议,将乡村博物馆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规划通盘考虑,制定出台乡村博物馆规划建设指南,打造政府引领、镇村共建、社会参与的乡村博物馆建设模式。专业指导与村民参与相结合,由国有博物馆专业人员、地方文史专家、乡贤等组建成乡村博物馆建设专业指导团队,对乡村博物馆进行专业化的“微改造、精提升”。科学推进乡村农文商旅融合,充分考虑当地的产业现状、人文资源等条件,开发相应的文旅项目,打造特色的文旅品牌,发动民众积极举办一系列联动活动,娱乐与乡村情怀融为一体,满足游客感受特色乡土文化的需求。深入挖掘两岸传统乡土文化记忆,深化厦门台湾乡建乡创合作,发动两岸人才共同参与乡村博物馆发展规划、建设与运营。

2024-01-22 本报记者 照宁 厦门市农工党界别委员建言: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258.html 1 建好用好乡村博物馆 56,25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