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是经济发展的切片。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2022年增加178亿斤,增长1.3%。
对于辽宁农业来说,这一年的农业数字也令人振奋。2023年,辽宁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12.6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单产955.1斤/亩,居全国第四位、粮食主产省第二位;粮食播种面积达3578.4千公顷;实际完成保护性耕作项目面积1288万亩、建成高标准应用基地535个,分别为计划任务量的122.67%和254%,完成率均居全国首位。
2023年,对于辽宁来说是个成色十足的丰收年。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地”和“技”。辽宁省政协委员、朝阳市设施农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席海军介绍说,去年,朝阳市设施农业管理中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40万亩,完工36万亩,累计达到309万亩,占基本农田的39.8%。推广保护性耕作234.1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685.8万亩次,在北票、凌源落实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在北票、建平、龙城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五个产粮大县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覆盖,全市耕地质量较上年提升0.02个等级。
在全年的保粮大战中,企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省政协委员、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华勇告诉记者,企业创立“性状相关选择法”“性状跟踪鉴定法”和“耐盐选择法”三法集成育种技术体系,2023年,选育出13个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参加区域试验,其中3个新品种完成试验程序即将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依托公司建立的北方水稻产学研联盟,推广联盟近年来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及配套技术310多万亩,增产1.2亿多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6亿多元。
保障饲料粮供给是大食物观下保障肉蛋奶等畜产品供给安全的基础条件。辽宁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邹剑秋带领团队通过常规技术与分子技术融合,育成的优质食饲用高蛋白高粱品种辽杂69,籽粒粗蛋白含量有突破,达到12.02%,平均亩产604.5公斤;育成优质食饲用高淀粉糯高粱品种辽糯15,籽粒粗淀粉含量高达80.21%,平均亩产581.4公斤……
2023年,辽宁的粮食丰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就拿朝阳市来说,5月中旬-7月初,朝阳市连续54天没有有效降水,全市344万亩农作物受灾,给粮食生产造成很大威胁。席海军介绍说,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应对夏初旱情不利影响,增加灌溉面积、开展人工增雨、实施农艺抗旱以及强化“一喷多促”、补肥追肥、病虫害防治等中后期田间管理,促使粮食产量超过60亿斤。“朝阳市还争取到并实施投资1亿元覆盖面积20万亩的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利用项目资金对项目区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农药等,带动玉米平均亩产提高215公斤,均达到吨粮田水平;实施了6.2万亩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项目区平均单产提升100公斤。”
2024年,粮食生产怎么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具体要求,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将极大地调动产粮区的积极性,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抓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就能增加财政收入,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许华勇表示,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将紧抓种业科技创新,做好创新平台建设,提供全面科技支撑,将大米优品“红海滩1号”的一体化开发作为重点。同时,树立大农业观,推动种业和米业的有机结合与两业互动,构建产业化联合体,在产业链延伸上发力,助推辽宁水稻产业升级发展。
“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一线的工作者和研究团队负责人,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邹剑秋说,“我将继续深耕高粱遗传育种与高效栽培,进一步发挥高粱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等特点,通过种植高粱,合理利用旱区、盐碱地,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的指示要求,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深谋远虑。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2024年继续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作,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轻简化智能化标准化技术;积极宣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广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席海军说。
2023年,辽宁省政协十三届二次常委会会议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协商议政议题,20位常委、委员做大会发言,对辽宁发展大农业提出了真知灼见。据辽宁省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辽宁省政协还将围绕中央指示精神和辽宁省委的工作部署,就“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广泛协商,就“促进种业振兴行动实现新突破”深入调研,为把辽宁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