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特别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2003年6月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纵观“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的二十年,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浙江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凝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二十年的思考擘画,展现了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聚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二十年的奋斗成果,反映了浙江农民群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二十年的生动实践,成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范例和典型样板。“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推动、浙江地区接力推进、经过二十年实践检验、得到全国人民广泛认可的乡村振兴有力抓手和有效机制。按照“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能够把农业农村建设抓出实效、抓出实感。
“千万工程”回答了乡村全面振兴要实现什么目标、应该怎样推进的理论问题,按照“千万工程”经验抓就能立起科学理念、掌握工作方法。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虽说同为“三农”工作,但脱贫攻坚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有基本要求和底线标准,重点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而乡村振兴解决的是富裕问题,富裕是个总体概念,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征和标准,这也决定了乡村振兴的目标和标准不能简单框定。乡村全面振兴应该是什么样子、要实现哪些目标、如何推进落实?“千万工程”的探索实践给予了最直观的回答。“千万工程”从实施之初就锚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城乡统筹、区域协同、生态优先、共建共享等新理念,涵盖了产业体系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化发展、公共服务提升等一系列配套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生动描绘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美丽农村图景,指引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结合实践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重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千万工程”中所展现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准确把握目标要求和根本遵循,真正掌握客观规律和实践要求,以此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以乡村全面振兴为总抓手的“三农”工作。
“千万工程”回答了城乡融合发展怎么推动、如何实现的基本问题,按照“千万工程”经验抓就能找准坐标参照、明晰目标要求。二十年来,浙江地区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先试的积极探索,通过城乡一体编制规划、基础设施同规同网、公共服务同质同标,有力地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落地、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道路、网络、快递等多链路延伸,形成“1小时”公共服务体系,成为省级层面农村建设水平跟发达国家最接近的地区,塑造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样板。现在,浙江地区的农村生活令城市居民羡慕向往、农民收入水平位列全国第一、农民群众对农民身份的认同感自豪感明显增强,“城市农村一个样”的感叹,充分体现了“千万工程”的生机活力。今后一段时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必须深刻认清,“千万工程”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以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战略思维,构建了城乡融合聚变新机制,既为广大地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参照系、坐标轴,也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堵点问题提供了指南针、方向舵;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重点是学习运用已形成的这套思路打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在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路径变革、发展模式转型等方面开展实践,为各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立起目标、明晰思路、探索路径。
“千万工程”回答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抓什么、如何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的实践问题,按照“千万工程”经验抓就能把握着力重点、定实抓手措施。乡村全面振兴的主体力量是农民,最终受益的是农民,工作重点也应放在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二十年前,习近平同志谋划、部署、推动“千万工程”,把突破口和切入点放到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上,从整治人居环境入手,带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乡村,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统一城乡养老服务政策,全面实施“百链千亿”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持续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在解决衣食住行、“一老一小”、就业增收问题等一件件小事中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实践充分证明,“千万工程”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坚持人民至上,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了万千农民的忧思关切,造就了万千乡村的美丽繁荣,回应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更加深刻领悟“千万工程”非凡的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坚持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抓,把工作重心放在稳定提高收入、保障住房安全、就近享受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满足精神生活需要、享有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等问题上,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际成效,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