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骨雕农渔生活鼻烟壶,高6厘米,扁圆形。翡翠盖带勺,束颈溜肩,鼓腹圈足。瓶身以动物骨骼雕琢而成,局部有裂纹。
两面腹部主题纹饰为农渔生活画面,一面是农人耕作间隙小憩场景,只见庄稼地边,一位头戴毡帽的农民坐在石头上,面目慈祥和善,双手环抱于胸前,双腿并拢,面向一侧,似在与旁边临水垂钓的老翁闲谈农事,一柄长长的锄头斜放在身边,可见农民锄地疲乏,在小憩的片刻间,不忘与钓者闲话,其乐融融。
另一面为老翁垂钓于河边的场景,河上水波潋滟,河畔水草萋萋,老翁头戴宽大的斗笠,袍袖挽至手肘,背后放着一只鱼篓。老翁在岸边坡地上席地而坐,双手放置于膝盖上,一根竹子制成的钓竿插在地上,上部高高翘起,钓线垂于河面。老翁没有手执钓竿,而是侧脸而视,与小憩的农民正开心闲聊,毫不顾及是否有鱼儿上钩,颇有几分明代诗僧吴鼎芳笔下钓者“搔首对斜阳,纶竿久不理”的意蕴。
从画面中可以窥见工匠对人物神态刻画的独具匠心:农民俯视、钓者仰视的神态举止,也显示了农民、钓者所坐地方的一高一低,充分突出了工匠注重细节的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把握场景的准确性,使场面显得真实而生动。
历史上,渔樵耕读分别与四位古人有关,即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严子陵,一生拒绝出仕,隐居于浙江桐庐富春江畔,垂钓终老,是东汉著名隐士,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曾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语赞誉。西汉大臣朱买臣,出仕前家境贫寒,曾是以卖柴为生的樵夫。“耕”与舜有关,他曾经在历山之下辛勤地耕田种地。“读”则来自“佩六国相印”的苏秦铁锥刺股励志苦读终有大成的典故。明人任环曾写过四言格律诗《渔樵耕读》四首:“明月扁舟,芦花浅水。鱼无深愁,漫兴而已。云山砍破,挑此一肩。留彼新松,以待参天。一犁春雨,万顷秋风。击壤而歌,伊谁之功。刺股悬梁,囊萤映雪。达之思兼,穷亦归洁。”
古代文人崇尚这四位古人渔樵耕读的生活方式,这在一些艺术品上屡屡可见,这件鼻烟壶选取了其中的渔、耕两种,形象自然,场面和美。
这件鼻烟壶以动物骨骼雕刻,技法以浅浮雕与线雕相结合,刀法娴熟,刻画细腻,线条流畅。整件器物造型别致,磨制精湛,光洁透亮,人物形象写实,栩栩如生。画面和谐,悠然惬意,反映了乡村田园生活宁静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