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河姆渡文化特展亮相国博

看看考古发现里的“江南水乡”

本报记者 李冰洁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16日   第 12 版)

▲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5000年)长16.6厘米,宽5.9厘米,厚1.2厘米。河姆渡遗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 猪纹陶钵,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5000年)高11.7厘米;口沿长21.7厘米,宽17.5厘米;底长15厘米,宽13.5厘米。河姆渡遗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今年是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日前,“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览中,展出了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在内的324件(套)河姆渡出土文物,生动呈现河姆渡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引领观众走进河姆渡,直观感受饭稻羹鱼、万物有灵的远古江南风情。

两件核心文物首次亮相京城

“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最吸引观众的是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和猪纹陶钵,它们是河姆渡文化的核心文物,出土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在北京亮相。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是一件象牙雕刻品的残片,属于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于1977、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长16.6厘米,残宽5.9厘米,厚1.2厘米。

其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由5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太阳纹,外围周边刻着炽烈蓬勃的火焰纹,象征太阳光芒。两侧对称刻出一钩喙双鸟,似在引吭啼鸣。蝶形器的边缘衬托着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羽状纹。除了鸟和太阳纹中心以圆锥浅钻之外,两鸟两侧各对称钻通3个圆孔,整个蝶形器上一共有6个圆孔,上四下二。

观众从这件象牙蝶形器所刻制的图案中,可以管窥原始河姆渡人对鸟的喜爱和对太阳的崇拜。

猪纹陶钵可以说是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个器形呈长方形,四角弧圆,平底。夹炭黑陶制成。钵外壁上分别以写实的手法、均匀的线条刻绘了猪纹,猪纹的整个造型形态逼真,四足蹒跚而行,头向前垂,双目圆睁,正在寻觅食物。猪的鬃毛簇立,小尾下卷与身腹上的图案混为一体,相当协调。这种处理充分反映了河姆渡人艺术构思的奇特和审美情趣的淳朴。猪的刻绘造型,表明了河姆渡人在原始绘画艺术的技巧上已相当熟练,绘制的笔法也十分简练,不仅猪的形象逼真,而且神韵天真。

“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分为“古渡新声”“潮起东南”“探海溯源”3个部分,共展出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塔山遗址、井头山遗址等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324件(套)文物,涵盖丰富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独特的夹炭陶器和精美的手工艺品等河姆渡文化重要标志性考古成果,生动呈现河姆渡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引领观众走进河姆渡古人生活,直观感受饭稻羹鱼、万物有灵的远古江南风情。

50年前的重大考古发现

据国博策展人陈克双介绍,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突出代表。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以余姚河姆渡遗址命名,主要分布于浙江东北部的宁绍地区东部和舟山地区。

1973年,河姆渡遗址初露端倪,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片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为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进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奠定了河姆渡文化在整个中国考古学中的特殊地位。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20世纪100大考古发现”之一,其发现和确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为重建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打开了一扇清晰的窗口。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使河姆渡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中几乎家喻户晓的一支。时至今日,河姆渡文化仍在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干栏式木构建筑起源、南方地区史前聚落形态等历史研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最新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

展览中还展出了成盒装的蚶壳、蛤蜊壳、蛏子壳、满月贝、海螺……这些文物来自2013年在河姆渡和田螺山两大遗址附近的井头山遗址。这一史前贝丘遗址的发现,将宁波地区人文起源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2013年夏,距离河姆渡遗址不远的井头山遗址,地质钻探土样被雨水冲刷,露出了贝壳、陶片和动物碎骨,被一位放羊村民收集后送到了附近考古队。由此追溯到了河姆渡遗址的“先辈”。井头山遗址距今约8300年至7800年,是我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为探寻河姆渡文化的源头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展厅里,还展出了许多近年来河姆渡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丰富的稻作文化和木构建筑遗存,众多的木器、骨器、陶器,以及大量的动物遗骨尤其是鱼类遗骨……这些都出土于2001年,在河姆渡遗址附近发现的、同属河姆渡文化的田螺山遗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河姆渡文化聚落遗址。这些文物证明河姆渡先民居住的环境依山傍水,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又有稻米作为主食,堪称中国最早的“鱼米之乡”,是远古江南的代表。

可以说,井头山遗址是河姆渡文化的重要源头,这里既有大量人类食用海产品的遗存,又出土了木桨、鱼罩等可用于渔业生产的工具。有专家指出,在这里生活的先民应是中国沿海最早的渔民。井头山遗址的发现,意味着河姆渡文化考古承担起了探索中国海洋文化的使命。

2023-11-16 本报记者 李冰洁 河姆渡文化特展亮相国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2697.html 1 看看考古发现里的“江南水乡” 52,6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