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词人柳永是福建省武夷山人,离开家乡后一去不复返,但爱乡之切、思乡之痛一直萦绕心间。
在武夷山,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2001年,建成一座颇具规模的柳永纪念馆,2009年,又建成了一座“柳园”。
声传一时
柳永是宋仁宗年间词人,时人将之与赫赫有名的大家苏轼相提并论。他的仕途却很不顺。接连考了几次都没有考取进士。时人叶梦得《避暑录话》有记载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一段故事被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写进了白话小说《喻世明言》中。
景祐元年(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多年未考取的沉沦之士放宽录取条件。得知这一好消息,柳永从鄂州奔赴京师赶考,是年春闱,柳永考中进士,这一年他已经50岁了,他被分配到睦州担任团练推官。
柳永晚年得官,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得到一致好评。
据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一书的记载,柳永担任睦州推官才一个多月,知州吕蔚就推荐柳永升职。御史郭劝认为,州官不能这样贸然推荐。于是朝廷作出决定,州县官未经考核,一律不得举荐,后来成为一项制度。
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记载:景祐中,柳三变为睦州推官,以歌词为人所称,到官才月余,吕蔚知州事,即荐之。郭劝为侍御史,因言三变释褐到官始逾月,善状安在?而遽荐。论因诏州县官初任未成考,不得举。后遂为法。
柳永在睦州待了三年,景祐四年(1037)54岁时调任余杭县令,深得百姓爱戴,他的事迹被编入地方志中,列为名宦。但在严州方志中,吕蔚及柳永的事迹失载,难知详情,好在北宋僧人释文莹记有一段故事,可以填补这一空白。
释文莹在《湘山野录》卷中记载,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滩下,会其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曰:“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吴俗至今歌之。
这则笔记涉及两位作者,一位是范仲淹;还有一位就是睦州人迎神赛会时唱的那首《满江红》的作者,正是时任睦州团练推官的柳永。这首《满江红》的原文如下: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瑟。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从“桐江”“严陵滩”等地名和烟波山削、鹭飞鱼跃的环境描写看来,此词当作于睦州。范仲淹到达睦州时是景祐元年(1034年)正月,当年六月即调任苏州太守,而这一年秋天柳永刚刚考取进士,第二年才被任命为睦州团练推官,经过苏州时,还特地去拜访了时任苏州太守的范仲淹,并有《瑞鹤仙》词献上,到睦州时已经是一两个月之后了。因此,释文莹的记载万能有误。
但是,这首词在写景方面还是十分出色的。“渔人飞短艇,灯火归村落”,很有欧阳修“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安宁气象。“波似染,山如削”,“烟漠漠”,抓住了桐江山水的特色。
柳永的《满江红》歌曲被睦州的老百姓运用到神圣而喜庆的迎神赛会活动中,充分说明这位作家受到了平民大众的欢迎与喜爱。
“词中之史”
柳永是北宋词人的代表,他将词从文人的小圈子中重新回归到市井里巷当中,以不俗的手法写出了世俗的风情,被时人誉为“词中之史”。
宋人黄裳在《演山集·卷三十五·<书《乐章集》后>》中认为:“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祐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无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间,动值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黄裳说柳永的词,风格典雅而朴实,内容丰富,走在路上到处都能听到柳词的歌声,可见柳词通俗易懂,深受普通民众的欢迎。
(作者系浙江省建德市政协原文史委干部)